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12885
大小:6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14
《宣州区土肥站工作总结(五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宣州区土肥站五年工作总结宣州区土壤肥料工作站宣州区自2005年9月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经过五年的实施,已在全区83万亩耕地全面开展这项工作,累计推广面积达381万亩,服务农民达15万户;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达110万亩,配方施肥面积达150万亩,总节本增效16734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项目实施情况。(一)、基本情况1、基本情况宣州区是2005年首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试点县,其中2006年获“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先进单位”,2005、2007、2009年获“安徽省测土配方施肥先进单位”。宣州区已完成2005、2006、2007、2008年度项目合
2、同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规范,没有违纪违规行为。宣州区土肥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名,按学历分为本科6名、专科1名,按职称分为高级1名、中级2名、初级4名,按职业技能鉴定分为一级配方师1名、二级配方师3名,专业队伍稳定,能够确保项目任务全面完成。宣州区土肥站总面积达600M2,其中办公室面积约100M2,会议培训室约40M2,有独立的档案室,档案管理规范,化验室面积达460M2,有独立的土壤前处理室、土壤样品室、化学试剂室,建有ASI分析法及常规分析法两套土壤分析系统,配有仪器设备85台(套)。已初步建立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县域施肥指标体系,符合测土
3、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09年耕地地力评价获宣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宁国司尔特化肥有限公司、江苏中东集团建立配方肥生产合作关系,并通过考核、授牌等形式建立配方肥供应网点6818处,已培养各乡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员260余名,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体系健全。2、农业基本情况宣州区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与皖南山区的结合地带。全区共有19个乡、镇、7个办事处,156个农业行政村,农业人口73.4万人,农户总数20.6万户,耕地面积83.1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4.7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1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3万亩。宣州区的地形地貌以平原圩区和丘陵岗地为主体,耕
4、地土壤以水稻土和黄红土为主体,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是我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种,约占土壤总面积的45%,共有4个亚类,14个土属,32个土种,其中沙泥田、灰沙泥田、黄泥田为我区面积较大的土种。(二)项目完成情况1、采样与化验:实际采集并化验土样9000个。2、田间试验:实际完成“3414”田间小区试验50个。3、配方设计:共设计98组主要农作物配方,基本满足了我区农业生产的需求。4、校正试验:实际完成配方对比与校正试验103个。5、配肥加工:总共委托生产企业加工并供应配方肥41500吨。6、核心示范区:累计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达110万亩。7、宣传与培训:举办测土
5、配方施肥培训会968班次,共计培训乡镇技术骨干1465人次,培训农民15.1万人次,培训经销人员635人次;现场会25场次,通过广播电视宣传246次,网络宣传258条次,办黑板报66次,出动宣传车、利用科技“三下乡”宣传培训85次,为农民发放宣传培训技术资料24.76万份,印发配方卡73.5万张。8、技术研发:已初步建立全区主要农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完成GIS平台下的土壤地力评价及施肥指导系统,建立并完善了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三)关键技术进展和应用情况181、建立了县域耕地地力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精准推荐施肥查询模型。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健全数据库,结合两年测土
6、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积累了一批土壤养分、试验示范资料,建立了宣州区农业历史资料数据库,全面查清了宣州区水稻田、旱地的肥力状况、环境质量状况。2、编制宣州区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主要作物的适宜性评价报告。建立了宣州区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耕地地力等级图、土壤养分图(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镁、有效硫、有效硅、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等)。五是绘制宣州区肥力分布图、宣州区耕地肥力分布图、宣州区水稻适宜性评价图、宣州区小麦适宜性评价图等二十一个图件。3、对宣州区耕地进行分区并提出了利用改良措施。(1)打造粮油生产核心产区。宣州区针对水阳江中下游的中高
7、产农区,进行深度挖潜,针对该区域沟渠纵横、水网交织、地势低洼易发生渍害的特点,按照“三高”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紧持沟、渠、田、路、桥、涵、闸全面配套,在技术内容上,以防涝降渍、节氮添微(微肥如锌、硼等)为中心;在建设内容上实现水里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种优良化、种植布局科学化、培肥地力制度化、生产作业机械化、农技服务社会化、农田防护网化等“八化”标准。同时全力推进生物农药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持续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将该区域建设成为我去高产、稳产、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