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ID:1810109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_第1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_第2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_第3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_第4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理学农林学类论文题目:浅谈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词泥鳅;池塘养殖;放养;饲养;日常管理;疾病防治  论文摘要介绍了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条件、池塘清整、放养、日常管理、疾病防治等,以供泥鳅养殖户参考。      泥鳅是一种分布广泛、适应性很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的小型淡水鱼类。我国几乎从南到北的河流、池塘、稻田等都有分布。泥鳅肉清淡味美,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达21%,磷、铁、钙、锌等含量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药用功效显著。因此,泥鳅作为一种滋补食

2、品,具有补中益气、滋阴壮阳、清热利尿的功能,越来越为人们喜爱。其市场价格一直较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及农药大量使用的污染,天然泥鳅资源大量减少,但市场需求却在扩大,泥鳅的价格高达15~25元/kg,在春、冬季市场销售较旺。泥鳅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销路,年出口量数百万千克,且价格好,换汇率高。泥鳅的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江苏、山东、安徽等地都在大力养殖泥鳅。池塘养殖泥鳅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养殖方式,单产水平高,技术操作水平要求也高。一般产量可达22.5~37.5t/hm2。舒城县从2007年开始有养殖户进行池塘规模养殖,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泥鳅生物学特性与池塘高产

3、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性    泥鳅(又名灰泥鳅)为小型经济鱼类,属温水性鱼类,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2~28℃,水温高于32℃则钻入淤泥中,水温低于7℃潜入泥中冬眠。泥鳅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利用皮肤和肠进行呼吸,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缺氧能力较强。通常生活在水底层,有钻泥的习惯,喜欢中性及微酸性的黏性土壤。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常摄食的有水蚤、丝蚯蚓、水草及水中的泥和微生物,常用堆放鸡粪、牛粪、猪粪等方法来繁殖饵料或投喂人工颗粒饲料喂养泥鳅。泥鳅摄食一般多在傍晚和夜间,如在产卵期和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产卵期的泥鳅比平时摄食量增大,雌泥鳅比雄泥鳅摄

4、食多。泥鳅一般2龄性成熟,一年可多次产卵,产卵期为4~8月,其中5~6月是产卵高峰期,受精卵具弱黏性。    2池塘养殖技术    2.1养殖条件  泥鳅虽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对鳅池环境条件的选择仍很重要。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最好能做到自流自排,光照充足,土质以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为佳;大小池塘都可,一般面积200~500m2的较多,池深80~120cm为多,水深50~70cm,淤泥厚度15~20cm。  2.2池塘清整  泥鳅苗下塘10~15d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抽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池水深7~1

5、0cm时,用生石灰1125~2250kg/hm2。如果池水无法排干,用漂白粉20mg/L进行清塘。清塘后7d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要过滤。注水后施基肥,培育水质,方法是在池的四角堆上鸡粪、猪粪等有机肥,用量2250~3000kg/hm2,施肥5~7d后可以放养泥鳅。  2.3放养  泥鳅、大鳞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择这2种品种进行养殖。放养时间一般在9~10月或3~4月,养殖时间为8~9个月,放养规格3~6cm,放养密度为150~500尾/m2。鳅种放养前用5mg/kg硫酸铜或4%~5%食盐水消毒,水温10~

6、15℃时,浸洗20~30min。  2.4饲养  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在养殖过程中既需要利用肥水培育天然饵料,又需要进行人工投饵。泥鳅下塘后,要根据水质肥瘦及时追肥,一般每隔30~40d追肥1次,每次900~1125kg/hm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及时投喂人工的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投饵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鱼种阶段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8%,成鱼阶段为5%左右,水温高于30℃和低于10℃时应减少投喂。开始时每天傍晚喂1次,以后驯化改为白天投饲,上、下午各投饲1次,高温季节应在食台上搭遮荫棚。  2

7、.5日常管理  泥鳅池水质要求“肥、活、爽”,溶解氧要求3mg/L以上,pH值7.5左右,鳅苗培育期间,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第1次巡塘应在凌晨,如发现鳅苗群集,这是池塘中缺氧的信号,应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增氧机。午后的巡塘工作主要是查看鳅苗活动的情况,勤除池埂杂草;傍晚查水质,并作记录。日常要勤观察,发现水色发黑或过浓时要及时加注新水,一般情况下,7d加水1~2次,每次换水30~40cm,注意定期对食场进行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药125g。此外,还应注意随时消灭池中的有害昆虫和蛙,经常检查有无鱼病。  2.6疾病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