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76269
大小:16.8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3
《贵州是怎么过端午节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贵州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导语:着年青人对传统习俗文化的淡化,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时,一种对传统习俗文化的怀旧情愫也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心中生起,他们对传统习俗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文章,仅供参考!贵州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随着年青人对传统习俗文化的淡化,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时,一种对传统习俗文化的怀旧情愫也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心中生起,他们对传统习俗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端午节就要到了,老贵阳的端午节有哪些讲究和特色。带着这样的好奇,走进了贵阳一个个普通的人家。 贵阳人又把粽子叫粽粑。包粽粑,是端午节前最重要活动。农历五月初,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
2、原料了。糯米选用上好的,粽子叶一定要新采的,捆粽子要用粽子草,这样包出的粽子才有清香味。把包好的粽子五个一组,二十个一提,放进大锅里加水,用大火烧开文火煮上大约五、六个小时,这就是“han”粽粑。“han”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即使是包粽子的好手,也担心这一关。如果煮出来的粽子完好,昭示一年的平安。如果粽子大部分散开,成了一锅粥,或许就会有什么不好的预兆,全家人都会紧张起来。 贵阳人包粽子是极为讲究的,三角粽、枕头粽,有梭有角,象模象样。包出来的粽子,也是花样品种繁多,白粽、肉粽、排骨粽、红豆粽、洗沙粽、红枣粽、蛋黄粽等,家里面主事的女当家,还会悄悄地包上一两只特小粽子
3、,然后又把小粽子包进大粽子里,外表不露一丝痕迹,这样,在百十只粽子中,谁有幸吃到那只“背儿粽”,就会有好的运气。 老人们传下来的话“端午吃个粽,一年到头都不痛”、“端午吃个杏,一年到头都不病”,于是,杏在端午这天,就身价倍增了。 红汗菜、雄黄酒、黄鳝是端午节餐桌上少不了的。大人们用炒红汗菜的汤汁,给孩子拌饭吃,将饭染成玫瑰红,象征吉祥平安。喝雄黄酒,驱邪去病。 端午节游百病,这在贵阳端午习俗中,是最有特色的。一代代相传下来,说在端午节这天,百草皆是药,在郊外游走,可以驱除疾病,大家便邀约到郊外游玩,采些千里光、野菊花、车前草之类的草药,拿回家煮上一大锅药汤,给小
4、孩子洗澡、给老人泡脚,防病去邪,功效极佳。 菖蒲和艾蒿在贵阳的端午节也是不可缺少的,每家都要在门上挂一束菖蒲和艾蒿,用来避邪驱灾。都说信则灵,端午节这天,在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手拿菖蒲和艾蒿行色匆匆的人。 在贵阳郊区,有未婚姑爷到岳父家“送端午节”的习俗。到了端午节,未婚的姑爷要带上粽子等礼物,到岳父家,这就是“送端午节”。从前的人很看重这点,如果男方家礼数不到,女方家可能就会有看法了。 “癞蛤蟆躲端午”。民间有这种传说,端午节这天,是看不到癞蛤蟆的,还果真如此。后来,这种说法延伸到如果在端午节这天找不着某人了,就用“癞蛤蟆躲端午”这句话来打趣。 "吃了端午粽,
5、才把棉衣送",端午节前,贵阳的天气比较凉,过了端午,才算是开始热起来。 各方各俗,贵阳的端午节虽然缺少了如划龙舟、祭屈原等大场面的气势,但也独具特色。细细的品味,那粽粑里透出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清金廷标群婴斗草图轴趣;儿童则以叶
6、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钟馗执剑祛邪图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 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
7、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