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

试论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

ID:18075584

大小:19.3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3

试论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_第1页
试论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_第2页
试论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_第3页
试论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_第4页
试论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试论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 摘要: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梁式转换层可以较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上下部结构在竖向不连续的难题,因此,梁式转换层得到了广泛地采用和认可。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重点从模板与支撑系统、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方面分析了梁式转换层的施工要点,以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实现和适应这种结构型式的变化过渡,转换层应运而生。而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中,梁式转换层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和认可,它可以较好

2、地解决高层建筑中上下部结构在竖向不连续的问题。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某建筑工程项目,面积16580m2,地下2层,地上19层,结构形式为:负2层至4层为框架内筒体结构,4层为梁式转换层,转换层以上为短肢剪力墙核芯筒体结构。转换层板厚200mm,最大梁截面达1000mm×1600mm,转换层层高为。  如今在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运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二次浇注法:利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梁或转换厚板分2次浇筑叠合成型。这种方案利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梁或板支承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支撑系统只

3、要考虑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可减小其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减少大量模板材料。此法施工工期较长,且由于梁截面大,钢筋密集,混凝土施工缝处理较困难。  (2)荷载传递法: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竖向支撑传递给以下若干层楼层结构构成模板支撑系统。这种方法下层楼板要有足够的承载力或利用转换层支承柱的传力作用通过多排斜撑杆构成梁下斜撑支架体系传递至钢砼柱上,此法可一次完成转换层施工,且能充分应用下层支撑层已有的承载能力。  本工程工期较紧,考虑到转换梁的结构整体性,且转换层下各层板相对较厚,故采用荷载传递法,并通过计算确定支撑层,在大梁对应位置下的梁板采用二

4、次支撑。  转换层的底模板和侧模板主要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50mm×100mm木枋条,采用φ48mm×扣件式钢管支撑和满堂承重架等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通过转换层梁板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计算(含承载力!稳定性及水平杆的挠度验算),确定板底木枋间距为300mm,横梁间距为800mm,立柱间距800mm×800mm,梁底木枋间距短、长向分别为300mm和350mm,立柱间距300mm×500mm。梁底模水平钢管与每一根立杆相连处均采用双扣件,以保证扣件的抗滑移承载力。转换粱立杆的竖向连接,只能采用对接连接,严禁采用搭接连接。  取最大截面1000mm×1600mm

5、的梁作验算,木枋参数如下:b=50mm,h=100mm。  WN=bh2/6=×104 mm3,I=bh3/12=×106 mm4,fm=25MPa,fv=,E=9000MPa;  木模板参数如下:b=1000mm,h=18mm,WN=bh2/6=×104 mm3,A=bh=×104mm2,  fm=25MPa,I=bh3/12=×105 mm4;  梁每米荷载组合为:底模××=/m,侧模×2××=/m,钢筋混凝土××25×=/m,振捣混凝土产生的活荷载××=/m,N=(++)×+×=/m。  按均布荷载考虑,由于横向木枋间距350mm,即每米考虑3根横向木枋,则: 

6、 q1=(ΣN×)÷=/m。纵向木枋间距300mm,即每米考虑4根纵向木枋,则:q2=(ΣN×)÷=/m。  (1)在搭设转换层钢管支撑架前,应先在下一层楼板面上,弹出与转换层所有主、次梁的垂直投影线,根据每根梁的高度和相关搭设要求?在板面上分划出支撑架的立杆定位点作为控制搭设质量的依据。  (2)转换层施工时,转换层下面两层(第2、3层)的模板支撑架不拆除,这有利于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的传递。同时,在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对2、3层的模板支撑进行加固。所有转换梁的梁宽及梁长范围内加固时,要保证立杆沿转换梁梁长间距不大于500mm,沿梁宽范围内不大于300mm,其它部

7、位为800mm,且尽量与转换层支撑立杆对应布置。由于转换层层高达,现有钢支撑无法一次支撑到顶,故采用搭设高满堂承重架的做法。  (3)为提高模板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钢支撑每隔高用脚手架钢支撑水平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同时每隔6m设置剪刀撑。对高度>的大梁,因侧模承受的混凝土侧压力较大,为保证侧模强度,除每侧加斜撑外,按400mmx500mm间距布置Φ14对拉螺杆。  转换梁(板)截面高而大,转换大梁钢筋配筋数量大且直径普遍较粗,特别是在梁柱结点和主次梁相交处,钢筋更是纵横交错,其就位和绑扎难度更大,大梁附加钢筋的布设及计算应准确,在钢筋翻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