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63183
大小:21.2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3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的统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的统治 篇一:题目79dcdb2d2af90242a895e5d6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
2、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
3、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的是A A.兴中会的成立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C.同盟会的成立D.三民主义纲领的确立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D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
4、一的领导和纲领 3.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在当时的积极影响主要是B A.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B.批判了改良主义,宣传革命 C.论证了反满与反封建的区别D.指明了推翻清朝后的建国方略 4.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是D A.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本主义D.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5.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 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专制皇权 D.缓和阶级矛盾 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的直接后果是B A.解散了军机处B.丧
5、失了立宪派的支持 C.加剧了民族危机D.建立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权 7.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C A.兴中会B.光复会C.同盟会D.华兴会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转载于:小龙文档网: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的统治)》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9.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能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没能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10.近代中国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人是C A.林则徐
6、B.康有为C.孙中山D.严复 年,保路风潮中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B A.湖北B.四川C.湖南D.广东 12.科举制是清政府在下列哪次活动中废除的B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预备仿行宪政” 13.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D A资产阶级工商业者B华侨C会党D留学生为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 14.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A兴中会B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 15.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 A不能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B列强的敌视和反对C没有自己的纲领D没有一个自己的政党 1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C
7、 A严复翻译《天演论》B孙中山创立《民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7.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B A.华兴会B.兴中会C.光复会D.岳王会 18.热情讴歌革命的文章《革命军》的作者是B 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孙中山 19.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C A.《时务报》B.《国闻报》C.《民报》D.《新民丛报》 年4月在广州发生的起义所以被称为“黄花岗起义”是因为C A起义是在黄花岗发动的B起义军去进攻设在黄花岗的清军要塞 C起义中牺牲的烈士后被葬在黄花岗D起义
8、是在黄花岗失败的 21.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发动了B A.护国运动B.“二次革命”C.护法运动D.中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