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水文明中的地位

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水文明中的地位

ID:18059861

大小:28.6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13

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水文明中的地位_第1页
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水文明中的地位_第2页
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水文明中的地位_第3页
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水文明中的地位_第4页
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水文明中的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水文明中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水文明中的地位  简介:水文明史是人类古代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导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水文明,是世界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有的疆域小或自然条件单纯,有的虽自然条件具备但历史较短,有的历史虽长但记载较少,所以就水文明而论,整个欧美加起来才可与中国相比拟。而中国的水文明史内容十分丰富,拥有一流的工程,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理论,一流的科学家,可以代表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关键字:水文明地位  水文明史是人类古代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

2、地。导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水文明,是世界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有的疆域小或自然条件单纯,有的虽自然条件具备但历史较短,有的历史虽长但记载较少,所以就水文明而论,整个欧美加起来才可与中国相比拟。而中国的水文明史内容十分丰富,拥有一流的工程,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理论,一流的科学家,可以代表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一流的工程  都江堰  都江堰是现存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它位于岷江冲积平原的顶点,可自流引水灌田上千万亩,兼有供水、航运之利。创始于秦昭王末年,李冰主持兴建。  都江堰是天然与人工完美结合的水工建筑群,它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以及百丈堤、人字堤、金刚堤等,一

3、般可以保证水小时够用,水大时灌区不致成灾。都江堰工程巧夺天工,举世罕见,中外水利专家无不赞叹其精妙奇绝。它能历千古而不废,与它的简便合理有关,也与它拥有一整套科学管理措施有关。而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传承文化的一个载体,历朝历代都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  黄河大堤  修建黄河堤防可追溯到史前的共工与鲧。战国时期,沿河各诸侯国纷纷在各自境内修建堤防,奠定了系统堤防的基础。东汉王景治河后,新堤防形成系统,直至海口,长千余里。黄河夺淮时期,黄河下游形成了堪称世界之最的堤防系统,其中有遥堤、缕堤、格堤、月堤、子堤、戗堤、刺水堤、截水堤之分,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地图上依然可见的“明清黄河故道”。  

4、现在的黄河大堤与明清故道类似,它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后逐渐形成的。从郑州桃花峪至山东利津河口,河长767公里,两岸大堤及其他有关堤防总长1583公里,一般顶宽9~12米,高10~14米,底宽几十米甚至上百米,人们形象地称它是“水上长城”。黄河大堤被认为是维系东方文明的代表性工程。  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长约18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铁路出现以前的500年里,它一直是中国维系国家政治稳定和南北经济交流的生命线。京杭运河是在历代运河工程基础上扩建、增建而成的。最早的一段叫邗沟,始凿于公元前486年。隋代大开运河,已曲折连通京杭两地。现有航线上最关键的工程建成于元代。

5、全河于1293年贯通、1688年基本定型。  京杭运河横穿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翻越山东地垒,因地形起伏、水源缺乏,沿线设置了大量陡门、船闸、水柜、水库等,涉及的水工技术、泥沙工程技术相当复杂,备受中外学者推崇。  洪泽湖  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现存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人工平原水库。  现今洪泽湖水位13米时,面积2350平方公里,库容42亿立方米;洪水位17米时,滨湖圩区破坏,水面最大可达4345平方公里,库容176亿立方米。它拦蓄淮河,为苏北XX万人口和3000万亩土地提供防洪屏障及灌溉水源等。  洪泽湖大堤为均质土坝,其前身叫做高家堰。1578年大修时,高家

6、堰仅高4米左右,长六十里。以后为了抬高淮河水位,大堤一直加高到10米左右,最长达公里。创建于1580年的迎水石工墙最长曾达公里,直立高度7~10米,坚固耐久,宛若水上长城,极其壮观。现出于防风浪考虑,大多已改造为缓坡迎水。  海塘  海塘即抵御海潮、台风的堤防,广泛分布于东南沿海海岸,以钱塘江北岸的浙西海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  浙西海塘出现于秦汉,初为土塘;宋代创修石塘;明清多改为石塘。许多清代海塘经过改造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古代海塘规模巨大,举世罕见。江苏、浙江等地的主要海塘,总长约935公里。明清鱼鳞大石塘,高6米左右;基础打密桩,夯三合土;石块之间用油灰或糯米

7、汁灌缝,用铁锔嵌扣。由于海塘对保护沿海经济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历朝历代均不惜人力物力而为之。据文献统计,公元713~1780年之间,用工万人以上、筑塘千丈以上的大型工程有35次,小工程不胜枚举。而国外同时期同类工程的记载尚不多见。  圩垸  圩,也叫围、垸,是在近水地带修建环状堤防所构成的封闭的生产活动区域。防洪排涝与引水灌溉是这类工程的主要作用。因此,圩堤上都建有闸涵,圩区都有排灌渠系。  圩垸自古以来就是开发湖区和滨江地区的首要工程措施。唐宋以后直至明清,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