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暗河施工技术

谈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暗河施工技术

ID:18048358

大小:19.8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3

谈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暗河施工技术_第1页
谈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暗河施工技术_第2页
谈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暗河施工技术_第3页
谈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暗河施工技术_第4页
谈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暗河施工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暗河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暗河施工技术  摘要:介绍了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中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大型地下暗河的处理措施。通过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及示踪试验,摸清了暗河的形态及其与隧洞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围岩加固措施,于暗河两端修建施工桥台,采取简支整体箱梁结构的方式跨越暗河。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具有结构型式简单、节约工期等优点,且避免了对原暗河水文环境的破坏。关键词:岩溶;发育特征;输水隧洞;暗河;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中图法分类号:TV6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179(XX)12-0056-031工程概述大公山输水隧洞是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输水线路中第二长的

2、隧洞,全长27.23km,设计纵坡i=0.05%。开挖断面尺寸(V类围岩)为5.3m×5.75m(宽×高)的城门洞形。衬砌断面采用底拱半径4m、侧底拱半径6m、顶拱半径2m的标准马蹄形。大公山隧洞顺山势布置,地形地貌为构造侵蚀中山地貌,山体走向北北东,沿线地面高程在1913~2225m,地形坡度15°~30°。隧洞前半段西侧分布有雀吃沟伏流、三起三落伏流、魏所河伏流和潘所海伏流。在隧洞掘进至桩号6+311.976时,揭露一条地下暗河,其通道位于隧洞底板以下。水文地质调查和示踪试验结果,基本确定该暗河为魏所河伏流。2暗河发育特征2.1形态和规模水文地质调查和示踪试验揭示,暗河源头为金所

3、盆地魏所河,入口高程1978m,距隧洞轴线垂直距离约1.7km。暗河出口位于三月三水库北侧岩溶泉,高程1902m,入口与出口直线距离约3.8km。暗河与隧洞交叉部位的隧洞底板高程为1950.12m,暗河水面高程为1940.50m(枯期),隧洞埋深约105m。已揭露区域的暗河溶洞高度最高约16m,宽度一般为10m,最宽达15m,过隧洞段溶洞宽度为12~13m,高度为13~6.5m(右壁到左壁溶洞高度逐步降低,右壁-中线已连通隧洞底板,中线-左壁有1~3.5m厚的基岩)。隧洞掌子面中线左侧与暗河溶洞顶部连通,右侧底板围岩厚度约0.4~0.8m。暗河溶洞基本沿岩层走向发育,总体方向约S40

4、°E,与隧洞轴线交角约70°,暗河流向自NW向SE。暗河上游(隧洞西侧)的可见长度约为150m,河床坡降约1%;暗河下游的可见长度约200m,前100m河床坡降约2%~3%,局部有0.5m跌水,后100m河床坡降约为5%,水流快速进入约1m宽的狭窄通道。经测量,枯期暗河流量约1.5m3/s。2.2工程地质特征暗河与隧洞交叉区域位于向斜南西端和一条断层之间,沿线出露地层岩性为阳新群的灰岩夹白云岩,二迭系下统梁山组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煤层及石炭系中统的灰岩,坚硬和软岩约各占一半,岩层走向与隧洞轴向夹角小。岩溶岩体破碎,呈碎裂状,稳定性总体较差。暗河溶洞基岩地层岩性为石灰系中上统(C2

5、+3)灰岩,岩层产状N20°W,SW∠30°。暗河与隧洞交叉处的河床中堆积有较厚的巨石、块石、砂卵石,推测厚度大于5m,两岸为淤积黏土、粉细砂,最高点接近溶洞两边顶部,厚度约15m。溶洞内局部坍塌严重,上游河床内有3处新近坍塌的巨石、块石堆积物。3工程措施3.1处理原则根据暗河的发育特点,结合隧洞穿越暗河段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拟定工程处理的基本原则如下。(1)对隧洞和暗河的相对关系进行准确的勘测调查,充分考虑工程的不可逆转性,采取全面处理、不留后患的工程措施;(2)尽可能避免对围岩原始应力状态造成影响,并在利用围岩本身稳定性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围岩强度;(3)工程措施应不侵占

6、原暗河溶洞断面,或不改变暗河的现状过流能力。3.2方案比选根据基本处理原则,初步拟定两个技术方案。方案一。因隧洞施工采用“新奥法”,拟在开挖期内搭设临时便桥跨过暗河顶部,衬砌时按简支整体箱梁结构设计,并适当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参数(图1)。方案二。在隧洞与暗河交叉点后退20m的位置(桩号6+331.976)对隧洞轴线进行调整,向东侧偏移5~8m,选择从暗河顶部围岩覆盖较厚的区域穿过。经分析,认为方案二因暗河周边围岩条件差,溶蚀裂隙发育,改线后也很难保证隧洞在穿越暗河段开挖时下部围岩的稳定,仍然可能会造成坍塌连通暗河溶洞顶部,风险较大。方案一虽然采取的技术措施较为复杂,但处理过程可预

7、见、结构安全可控,风险较小。最终选定方案一[1-3]。3.3开挖期临时加固方案(1)从掌子面右侧2.5m处(下部围岩厚度约1m)用小导坑方式向前掘进至暗河对岸,并在对岸开挖净深4m、高度2.5m的作业平台。采用“弱爆破、短进尺”的方式开挖。每次爆破并排险清渣完成后,立即对新鲜岩面进行加强支护,具体措施为:全断面挂Φ6.5@200mm×200mm钢筋网,喷射C20混凝土厚100mm,同时设置间排距为1.5m×1.5m的砂浆锚杆(Φ22,L=3m)。通过开挖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