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38164
大小:22.1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3
《XX年公司员工自我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XX年公司员工自我鉴定范文一:公司员工个人自我鉴定 在我部耐心的指引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人于年度基本有效地完成了公司交予的工作任务,同时在这过程里本人接触和学习了不少东西,并应用于工作中,工作效益比去年增长了许多。但就本人因素和公司体制的不完善,工作效没有自己想要的结果。现就本年度重要工作鉴定以下: 一、 样板制作 样板制作数量为793台比去年增长了%,但外观质量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样品夺单的成功率较低。 样板物料的短缺虽然不是样板制作的重要障碍,却是本年样品没有完成次
2、数占样品单总次数%的主要因素。 样品用料和生产定单用料时有不一致,这问题仍然未杜绝。 封样管理还是一个漏洞,没有一个有效的措施去控制封样的流失是本年度样板事项的重大不足。 二、 日常生产质量的协调 在日常生产车间的质量控制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出了不少问题,使得本年度客户投诉达到了21次之多。 新客户,新工艺的要求与车间沟通做得良好的配合。 在与采购部沟通合作的过程虽然还比较顺利,但很被动,采购信息来源不够,造成没有物价竞争力。 三、 客户投诉的解决与回复 在今年随着出货
3、量的增长和质量要求的加严后,客户投诉的次数达到21次比****年减少2次。其中西施之问题是本年度最大的质量问题,其他虽大虽小的问题都能有效去解决与回复了客人。但本人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直接体现了以下几点:沟通方法还不够科学,跟踪问题的力度不够;公司有关部门的配合程度还不够,时常被拖迟时间。 四、 协助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及客观性能测试。 在协助新产品开发的跟踪及测试,本人及工程部的人员几乎都能按时完成技术部交予的工程。 由于没有正确标准的技术指导书及设备的不精密,使得工程部在本工作不足的主要因素。
4、观上****年度的工作情况,展望新的一年,本人力争20**年度做好以下之工作计划: 一、样品工作有效及时地完成率要达90%,产品检测与标准一致的准确率达98%。 二、1-5月份请技术部协助完成一套标准的检验技术指书。 三、力争4月中旬完成对所有锅类内线长度的规范和缩短标准化。 四、加强质量的力度,同时大力从材料方面去挖掘降低成本。 范文二:公司员工试用期自我鉴定 两个月前的今天我荣幸的加入**公司成为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招聘规划师中的一名员工,现在实习期马上就到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努
5、力工作,虚心学习,对公司有了比较详细的理解,对工作也得心应手,下面是实习阶段的自我鉴定。 第一是熟悉公司各个岗位,入职后的第一项工作目标是了解公司组织架构、熟悉各个待招聘岗位的基本要求、以及公司内部的招聘流程等。通过一周的工作,我已对上述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开始独立工作。 第二是各中心招聘需求汇总及意见征询。由于公司的在编人员接近饱和,为了有效的调节剩余人员编制,我在张总的扶持下,完成了各中心的招聘需求汇总及分析。并在后续的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了人员编制。 第三是《人员编制表》的分解和动态更新,根据入职、
6、离职、人事调动及晋升的最新动态,调整《人员编制表》,并于每月5日前上报集团。另外,根据人员盘点的需求,又对报表进行了设计和分解,重新制定了以管线为单位的人员明细,给各项人员统计工作提供了便捷的参考。 第四是建立了招聘系统分析台帐。很多人都会带着错误的观念去审视招聘工作,他们往往会以招人时间的长短去衡量招聘工作的效率。其实,招聘工作有着50%以上的浮动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到社会政治、人才市场、行业动态、以及重大节气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招聘的效果,简历数量稀少、中段人才隐匿等问题就是最快、
7、最直接的体现。建立招聘系统分析台帐,可以全面的了解日常招聘动态,通过其中的汇总分析表,更能直观的分析招聘效率。从而,体现出真正的工作价值和劳动成果。目前,这套系统台帐经过多次了调整之后,已经正式的投入使用。 第五是起草《大学生培养操作规程》文稿,秉承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战略。我司制定了《大学生培养操作规程》,并以挑选及培育下一代业务骨干为目标,为大学生提供一条良好的发展途径,协助他们深入企业文化、掌握公司业务的多方面知识及技能,逐步培养出一批会做生意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实现“七个三甲、三个第一
8、”的战略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这套规程的已经初具雏形,有待后续进一步完善。 第六是日常人员招聘,入职以来,我完成了2名协保司机、2名出纳、1名土建工程师、1名工程管理工程师、1名土建审核师、1名工程资料员以及多名实习生的招聘任务。完成的后续工作有:妥善安排新员工入职体检、oa通报、试用期情况跟进等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