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17025
大小:20.3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2
《对高层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高层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对高层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多用途在发展,高层建筑结构之间存在着柱网、轴线交错甚至结构型式的不同,本文以小区高层住宅转换层为例,详细介绍了转换层中施工技术及方法及梁模板设计计算。供大家参考。 现代高层建筑由于使用功能要求的大空间,往往需要转换层结构。高层建筑正在朝多功能、综合用途发展,不同用途的楼层,不同大小的开间,需要不同的结构形式。为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不同,其施工方法也各有特点。 本工程境逸宁静佳苑11#楼总高54m,地上18层,地下1层,1
2、~3层为住宅大堂,4层以上为住宅,由于建筑功能的改变,设置了结构转换层。转换层高米,转换层楼面板厚180mm,板筋Φ10@125(HRB400),Φ10@150(下筋HRB400钢筋),最大截面梁的尺寸为1000×2500,跨度,最大主筋直径32。设计要求KZL钢筋沿全长贯通,不得设有接头,后与设计协商,在锚固段进行滚轧直螺纹连接,连接等级为1级。 转换层楼面板厚180mm,转换层梁柱砼强度等级C40,板砼强度等级C30,墙砼强度等级C30。 结构承载能力加固 转换层施工需20天,浇筑砼时,其下面楼层砼已达到设计强度,其设计荷载为/m2,KZL部位必须将
3、对应的转换层大梁范围下面的地下室梁板加固,加固立杆间距同KZL模板排架支撑,要求上下各层立杆位于同一直线上。转换层梁下支撑加固示意图如下图 施工技术分析 1、框支梁截面大,自重大,最大梁线载为××(24+)=/m,本层层高达,同时框支梁自重及施工荷载考虑通过模板支撑系统传递到地下室的梁板结构上进行卸荷,因此,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必须满足技术要求。 2、大梁梁截面大、配筋量大,主筋直径大、箍筋密度大、支座处锚固长度大,钢筋制作、运输就位、安装难度相对较大。 3、大梁主筋采用12m长HRB400钢筋。 4、框支梁截面大,属大体积砼,内外温差可能
4、超过25℃,因此,应按大体积砼施工要求,做好养护期间的保温工作,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5、梁筋锚入柱内较长,部分柱砼不能先浇,给转换层砼浇筑带来一定困难。 模板工程 a、立杆长度不足可用对接扣件接长,但每根立杆只允许有1个接头,钢管接口应平整、吻合、严密,连接后的立杆应平直,不偏心,不弯曲。 b、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c、搭设排架支撑时,每完成一段要及时校正立杆的垂直度、水平杆的标高和扣件的紧固程
5、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一段施工。 d、剪刀撑应由底到顶连续设置,剪刀撑的斜杆应成对设置并设在立杆的外侧,斜杆的接长必须使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 钢筋工程 转换层钢筋施工重在框支梁施工,框支梁由于跨度大,配筋密集,现场施工难度大。准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工程施工的关键。 转换层钢筋采用滚轧直螺纹接头连接,接头个数为2倍梁筋数量.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以固态形式与梁底部钢筋结合,达到一定强度后承受后面两次可塑性混凝土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递给支顶。 考虑到转换层的层高较大,整体浇筑时,框支柱不容
6、易振捣,且转换层砼方量较大,为保证转换层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将转换层墙、柱、梁、板砼分二次浇筑,墙、柱先浇筑至标高处。转换层梁的浇捣采用自然斜面分层振捣法,混凝土分层厚度不超过500mm,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浇筑间隙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的1/2。并采取二次振捣提高砼界面处粘结力和咬合力消除混凝土泌水现象。在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冷缝的前提下,浇捣速度适当放慢,以增加散热和促进热量交换。 转换层KZL、KZZ的砼标号为C40,梁板的砼标号为C30,故在砼浇筑时先浇筑梁柱砼,后浇筑板砼。梁柱砼浇筑方式见下图: 柱模设计 为保证注模板浇筑中的安全,柱分两次浇筑,首次浇筑
7、高度为,即浇筑之KZL锚固钢筋的下口。柱截面700×1200,柱高,柱侧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竖楞间距为300,柱箍为φ48×双钢管,间距250,柱模构造图如下 1、荷载计算 连续浇筑高度。 、求浇筑砼的侧压力 已知:V=/h,混凝土浇筑温度T=23℃,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β1=,坍落度影响系数β2=。 F1=γct0β1β2=×24××××=/m2 F2=γcH=24×=/m2 按施工规范规定取二者中较小值F=/m2作为标准荷载,则侧压力设计荷载值为××=/m2有效压头h=/24= 、考虑倾倒砼时产生的水平荷载4KN/m2,则其强度设计荷载
8、为4××=/m2。 、组合荷载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