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09700
大小:2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2
《孕前优生知识培训教案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孕前优生知识李海燕培训对象:村级计生干部培训内容: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正式启动。为科学规范组织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为群众办实事。一、服务对象本区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包括流动人口计划怀孕夫妇。二、服务目的(一)提高计划妊娠比例;(二)提高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水平,增强孕前风险防范意识;(三)改善计划怀孕夫妇健康状况,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
2、、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追踪随访等。(一)优生健康教育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
3、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9通过多种方式,向计划怀孕夫妇宣传优生科学知识,增强出生缺陷预防意识,树立“健康饮食、健康行为、健康环境、健康父母、健康婴儿”的预防观念。与计划怀孕夫妇充分沟通,了解需求,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积极引导夫妇接受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共同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做好孕前准备。1.优生健康教育主要内容(1)与怀孕生育有关的心理、生理基本知识;(2)实行
4、计划妊娠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以及孕前准备的主要内容;(3)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对孕育的影响;(4)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均衡、肥胖、药物及环境有害因素等对孕育的影响;(5)预防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措施;(6)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及内容等。2.优生健康教育主要形式和要求(1)设置优生健康教育宣传栏。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的户外及室内明显处设置优生健康教育宣传栏。(2)提供优生健康教育资料。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咨询台、候诊区、接诊室,以及人口学校与村计划生育服务室等场所
5、,放置优生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手册等资料。(3)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
6、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9播放优生健康教育音像制品。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咨询台、候诊区、观察室,以及人口学校、村计划生育服务室等场所播放优生音像制品。(1)举办优生知识讲座。定期在镇、村举办优生知识讲座。(2)组织优生知识问答。印制优生知识简要问卷,可结合优生知识讲座等活动,组织计划怀孕夫妇阅答,普及科学知识,了解需求和健康教育效果。(6)开展公众咨询活动。与计划怀孕夫妇面对面沟通交流,介绍优生健康知识
7、,回答夫妇提出的问题,并发放宣传资料。做好各项优生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并存档保存。(一)知情同意遵循知情自愿原则,详细介绍计划怀孕夫妇可以接受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孕前服务内容,让计划怀孕夫妇充分了解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意义。在充分知情基础上,征得夫妇双方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二)病史询问1.询问基本信息,包括夫妇双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等。2.询问病史,了解计划怀孕夫妇和双方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识别影响生育的风险因素。重点询问与优生有关的孕育史、疾病史、
8、家族史、用药情况、生活习惯、饮食营养、职业状况及工作环境、社会心理和人际关系等。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