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定稿)

新型城镇化(定稿)

ID:18004842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2

新型城镇化(定稿)_第1页
新型城镇化(定稿)_第2页
新型城镇化(定稿)_第3页
新型城镇化(定稿)_第4页
新型城镇化(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相对传统城镇化更加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一、新型城镇化现状及未来走向(一)发展现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大广场、宽马路,甚至将城镇化异化为“房地产化”,以致一些农民进了城,身份还是农村人

2、,城镇化率看似上来了,但群众的幸福指数却降低了。这种以牺牲农村、农民利益的方式而发展的城镇化,有违城镇化的本义。对于城镇化发展模式,温铁军认为,城镇化意味着“去大城市化”;李昌平则认为,城镇化就是“就地的非农化”。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部署,实施路径则由各地因地制宜进行摸索,从而也出现了诸多发展误区,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没有以人为本。巴曙松认为,“在未来的城镇化发展中,农业转移人口将是一个核心内容。”目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重视“城”而忽视“人”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生产、就业、消费和居住的不一致,城市居住人口和户籍人口

3、的不一致,土地、人口城镇化速度不一致;其二是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民工不愿意要城市的户口,甚至于很多原有城市户籍的人口,希望换成农村户籍,以分得田地,享受城镇化带来的红利;其三是产业空心化。不少地方在新城镇建设过程中,偏重开发建设而导致产业空心化,甚至出现空城现象。城市规划时动辄冠以“高科技”、“文化”、“创意”等名头,产业布局时又因为根本没有配套的高科技产业基础和科研能力支撑,而吸引不了高科技企业等入驻,使产业发展失去了支撑。城镇化发展之所以出现误区,主要是因为许多地方片面理解新型城镇化,把城镇化等同于城市建

4、设。注重城市表面建设,修路建高楼大厦,追求地标性建筑,而不是从提升城市内在功能上花力气做文章。许多地区大力宣传新型城镇化,同时仍然以招商引资为工作重点,打着城镇化建设的幌子,负债建设、盲目上马,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

5、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GDP上去了,城镇化建设规模达到了,城镇化率却上不去,人民生活水平短期内也得不到提升。一个重要的数据说明这一点,那就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3倍于城镇化速度,也就是说城镇建起来了,但是城市户籍人口却没有提高。(二)未来走向1.发展必要性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6、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也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能规避传统城镇化发展的误区,有效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又能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最终实现人和城市的协同发展。据测算,2001年到2011年,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分别拉动投资、消费增长3.7、1.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户籍城镇化率还很低,制约着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2012年全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但户籍城镇化率只有35.29%,这一数据更说明了人口城镇化的迫切程度。2013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以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

7、人的城镇化为基准来研究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没有人口的城镇化,城镇化发展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也就没有了生命力。2.发展路径要建立长效机制,始终将人的发展摆在核心地位,努力促进由土地的城镇化向人口的城镇化转变,积极建立引导资源要素向城镇和农村流动的有效机制。为此一要积极探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现有的二元体制,实现工作地和居住地相结合的身份确定,使进城农民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二要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股份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地区率先建立统一的农村产

8、权交易市场体系,以此来盘活农村产权,促进农村土地等资源要素的集约化经营;三要建立公共投入向城镇化倾斜的新机制。将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土地政策和项目政策的支持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行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