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来历

有关端午节的来历

ID:18004426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2

有关端午节的来历_第1页
有关端午节的来历_第2页
有关端午节的来历_第3页
有关端午节的来历_第4页
有关端午节的来历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关端午节的来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历史背景、传说仲夏五月人倍忙。五月是传统中国农事劳动最繁重的月份之一,可就是在这最忙的时间里,却有一个重大的节日。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实际上,这种安排最能反映乡土社会生产、生活的运行特点。五月虽忙,但可以忙里偷闲,这闲为的是忙,一段忙碌之后,来一个大或小的节日,既是休息,又可以激发劳动热情1、端午节名称来历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如将一年比一天,岁中五月恰如一日之正午,或许就是后来“五”渐渐通为“午”的原因了,故端五又即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2、

2、端午节溯源:1).上古夏至节闻一多考证,端午之源应该是华夏上古的“夏至节”。而夏至之节是殷历的新年。殷人以“大火(火星)星昏见南中”的夏历五月为岁首,正是种黍和收麦之月。殷历一月即相当于夏历(今又叫农历、阴历)五月。上古以“夏至”(坤日)与“冬至”(乾日)为一年的两大节日。可见这个日子的隆重了。  西周至汉代,从周历、太初历到三统历,历法运算日益精密,夏至不再确定于五月初五,夏至遂与端午分为两个节日。但直到晋代,五月五日仍称“地祗节”。《道藏·岁书》:“五月五日为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盛衰,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2)华夏祭

3、龙日华夏民族是龙图腾的崇拜者,闻一多云:“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端午本是祭龙的日子。古时五月江河涨水,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操纵水的龙的身上,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和行舟安全。据闻一多考证,当初有5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一起择定吉日,以五月的第五个日子为祭祀日。华夏民族的数字崇拜为“1、3、5、7、9”,且叠日为吉日,如三月三(上巳)、五月五(端午)、七月七(七夕)、九月九(重阳)。总之,祭龙习俗为这一典型华夏传统佳节中最早且不可或缺的信仰成分。  3、端午节由来与传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1)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

4、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otherstaffoftheCentre.Duringthewar,ZhuwastransferredbacktoJiangxi,andDirecto

5、rofthenewOfficeinJingdezhen,JiangxiCommitteeSecretary.Startingin1939servedasrecorderoftheWestNorthOrganization,SecretaryoftheSpecialCommitteeAfterthevictoryofthelongMarch,hehasbeentheNorthwestOfficeoftheFederationofStateenterprisesMinister,ShenmufuguSARmissions,DirectorofNingxiaCountypartyCo

6、mmitteeSecretaryandrecorderofthe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Ministersand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7、;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2)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