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01468
大小:2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2
《加强区域统筹 推进宁波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区域统筹推进宁波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岳冲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陆域面积981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71万。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到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214.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66.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2.8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368元和12641元。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宁波被定位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其城市功能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
2、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化的发展阶段,受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制约,粗放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升和管理创新来促进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增强教育竞争力成为我市必然的战略选择。由于历史原因,宁波高等教育长期以来规模偏小,水平不高。1999年全教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目前,全市高校从1999年的5所增加到15所,全日制在校生从不足2万人增长到14万余人,其中高职高专6所,在校生近5万人,
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加强统筹,优化服务,深化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宁波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水平的迅速提升。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宁波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重规划,引导高职协调发展我们始终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因此,坚持把发展高职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规划,分类指导,优化高职教育结构,稳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不断增强高职院校
4、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officiallyestablishedonJuly1,2013,Yibincity,formerlyknownasthebus,integratedoriginalrongzhoubuscompanyinYibincityandMetrobuscompany,formedonlyinYibincityofaState-ownedpublictransportenterprises,thecompanyconsistsofoneortwo,thirdDivision.Integrationofpubl
5、ictransportservicesisnotyetestablished一是保障高职教育资源供给,促进高职与本科教育协调发展。1999年以来,针对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积极争取中央、省对我市发展高等教育的支持,通过升格、合并等多种方式,先后设立、创办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极大提高了我市高职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得到初步满足,浙江省高等教育副中心地位得以确立。在积极发展高职教育的同时,2004年,考虑到当时的浙江轻纺职
6、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存在着专业重复设置、服务面向相近等问题,经省政府同意,两校合并组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使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后,随着原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和公安海警高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宁波高职院校调整为6所,全市13所普通高校的发展格局更为协调。二是强化高职教育能力建设,促进内涵与外延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针对高等教育规模初具、但办学特色不明显,内涵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又适时提出了“完善保障,稳定规模,提升内涵,化解债务,强化服务”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针,在稳定发展
7、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并加大了对内涵建设的投入,着力加强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和管理能力建设,推进各高职院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经过近五年的建设,高职院校的基础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生均仪器设备经费达到7400元。三是积极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5年,我市提出了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其核心是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学习服务能力。5年来,我们为高校搭建了两大平台(开放发展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三大
8、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与培训联动机制、绩效考核和社会评价机制),启动实施了五项行动计划(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学校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根据产业需要调整办学方向,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目前,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