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86310
大小: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2
《浅议中国崛起的发展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中国崛起的发展问题课程名称:国际关系概论姓名:陈曙雯学号:2010118326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浅议中国崛起的发展问题提纲1引言2大国崛起2.1定义2.2回顾
2、大国崛起历程及经验启示3崛起与发展只有发展才会有崛起的机会,崛起给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4中国的崛起之路4.1中国的崛起4.2新时期的发展问题——全球化5结语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
3、redit浅议中国崛起的发展问题摘要:《大国的崛起》的热播折射出国人百年来热望繁荣富强的巨大心理冲动,和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期望。“大国崛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同时面对已崛起大国的敌视、排斥和恐惧的复杂心态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特殊的中国国情,中国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关键词:大国崛起中国发展全球化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如果能保持这种势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相对安全与稳定的环境适合发展,这意味着现在是一个实现崛起的好机会。一旦
4、错过,等20年后国际环境难以预测判断,而人口贴现等问题也将出现,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到时候崛起的希望就会变得渺茫。这也意味着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和平崛起。现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内忧外患,中国威胁论、衰退论甚嚣尘上,如何解决需要当权者的智慧的同时也需要人民群众的认同和配合。我们要注意吸取和总结其他大国崛起的经验及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教训,理性应对复杂的崛起环境,那么复兴大国之梦便不再是梦,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2、“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大国崛起是指15世纪以来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具有强大实力的国家的起步、发展和扩张的历史轨迹和当今状态。自15~1
5、6世纪之交,葡萄牙、西班牙为摆脱阿拉怕人对地中海路上贸易道路的控制,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起,前后五百年共有9个国家走上了世界的舞台,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他们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从农业社会迈入工业社会。这些大国一般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引用于实事求是2011年第3期麻海山、裴广一《大国崛起与中华振兴的理性应对》:一、初步阶段,首先是欧洲反封建压迫和禁锢的启蒙运动,倡导追求物质财富和人性快乐的正当性,倡导科学进步是取得物质欲望和人性快乐的正当手段。葡萄牙的强烈欲望是对香料的需求,西班牙是香料和宝石,荷兰是商业利润。继而是商人和国家力量
6、的结合,使探索获得成功。二、立足阶段。制度和技术的变革为贸易和掠夺做出了政治上、军事上、和生产上的有力保证。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成为了征服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新式武器,而手工业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贸易更具竞争力。改革维新、政变革命又以国家机器的运转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及其事业的成功提供制度保证。例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三、发展阶段。在国家机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工业革命接踵而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张,以及对外掠夺堆积起来的原始资本,使这些新兴国家快步向世界大国的目标挺进。四、崛起阶段。通过人性人权和科学主义的精神文明,科学发明和工业革命为基础的
7、物质文明和启蒙运动政治思想指导建立的以法制国家为核心的政治文明,三者的结合,使九国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不同历史阶段引领世界的大国。通过大国崛起的四段历程,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