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九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对应学生用书第36~38页)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九一八事变1、2、3、4、19西安事变5、6、7、8、19、22抗日战争9、10、11、12、13、15、19、20、22解放战争14、15、16、17、18、21、22一、选择题1.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为“灭亡满蒙”,日本( ) A.发动甲午中日战争B.制造九一八事变C.和平
2、解决西安事变D.制造卢沟桥事变解析:B 本题通过题干中的“满蒙”分析,“满蒙”指的是奉天、吉林、黑龙江及内外蒙古。日本为灭亡“满蒙”在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2.如图中的建筑物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该建筑物位于( )A.长春B.沈阳C.吉林D.大连解析:B 日本曾于1931年9月18日炮轰沈阳,侵略中国,因此图片中的建筑物应该位于沈阳。3.(2011年聊城)“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松花江上
3、》时刻告诫着我们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距今( )A.70年B.80年C.90年D.100年解析:B 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2011-1931=80,九一八事变距2011年是80年。4.(2010年日照)如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深B.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解析:D 通过标语中的文字信息“複东北失地”“停止内战”“抗日反帝”分析,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陷。由此可知
4、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5.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下列属于张学良实践自己誓言的行动是( )A.投身辛亥革命B.参加南昌起义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
5、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C.发动西安事变D.卢沟桥抗战解析:C 张学良的历史功绩是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题肢中属于张学良功绩的是C项。A、B、D三项均与张学良无关。6.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正义战争中,促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①佟麟阁 ②赵登禹 ③张学良 ④杨虎城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B 西安事
6、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佟麟阁和赵登禹是卢沟桥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7.(2011年汕头)“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试问“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解析:B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由此可见这一事件是西安事变。8.(2010年娄底
7、)江泽民称张学良将军为“伟大的爱国者”,以赞扬他在西安事变中的巨大功绩。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A.国民党B.共产党C.中华民族D.日本解析:C 西安事变的发生背景是因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利益。9.“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红军长征胜利C.全民族抗战开始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解析:C 由题干中的“卢沟桥”判断,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全民族抗战开始,
8、题肢中符合题意的是C。10.永州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l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B.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