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ID:17937133

大小:7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1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1页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2页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3页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4页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2、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二、选择题1、年初一“行大运”是(B)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

3、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A广府民系B客家民系C

4、福佬民系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A耍花灯B耍歌堂C迎新娘D满月酒三、论述题1、答:(1)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2)客家民系的特点: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

5、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3)岭南民俗的特色,归结起来,主要有三:①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中西撞击的火花。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习礼仪,使-9-人从中领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日常生活、饮食、服饰、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但有新兴海滨的迷人风韵,还略带一点“洋”味,构成了峙南民俗的显著特色。②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那轻歌曼舞的节日风情,“三月三”是这样。“耍童歌”也是这样,“游花街”更是这样,那轻快活泼的调子,就象花街上播放的广东音乐一样清新明秀,轻微淡远,在人们面前展示一

6、幅明媚阳光沐浴着春天万物的面卷,使人轻松舒坦,又催人奋发,这正是岭南民俗的主旋律。③极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春节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分柑”,以物结缘,以花传情,送花祝愿等,都带有浓重的人情味。广州的茶楼,与其说是饮食天堂,还不如说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2、答:(1)文化背景的位差。(2)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3)文化核心的位差。四、理解题1、答: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农历5月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6岁随母亲到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养正小学最先接触音乐.  1918

7、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

8、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