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26156
大小:3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0
《华科电气院导师介绍整理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邹云屏 教授 邹云屏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1986年日本广岛大学访问学者,先后任全国高校工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校船电自动化教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源学会理事,武汉电源学会副理事长等。承担多项重大国防科研项目、基金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获专利2项,3次获部级成果奖。招生培养工学硕士研究生48人,博士生24人。编著出版《信号与系统分析》等三部教材,发表论文12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新型电力电子电路、装置与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含信号检测、变换与处理)。联系方式:027-87543658-81
2、5,ypzou@mail.hust.edu.cn。Prof.ZouYunping,PhDsupervisor,majorinpowerelectronicanditsapplication.段善旭 教授 段善旭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教学、理论和应用研究,公开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承担包括重要军工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电路、装置与系统,电力电子电路的智能化及模块化控制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新能源发电技术。联系方
3、式:027-87543071(O),dshanxu@263.net熊 蕊 教授 熊蕊教授。中国造船学会电子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2003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作。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与自动控制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多项国防科研项目(包括军品设备研制和基金课题研究),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二项。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装置和电路的控制技术、以及电磁兼容性。联系方式:027-87543658(o),x_ruihg@mail.hust.edu.cn林 桦 教授 林桦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4、。长期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教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承担包括“973”、国防“十五”预研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公开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编著《信号与系统分析》。讲授本科生《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以及研究生《数字控制系统》课程,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目前研究领域包括新型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力电子电路的全数字化控制、电力传动及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联系电话:027-87553337,027-87543658-804。E-mail:lhua@mail.hust.edu.cn。彭 力
5、 教授 Prof.PengLi,PhD,researchonpowerelectronicconversion,itscontrolandapplications.彭力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获博士学位,其论文获省优博士论文奖。参与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重点项目1项)、部级重要科研项目等十多项,获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部级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0余篇。目前研究方向:功率变换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电力电子电路的电磁兼容、新能源发电、电力
6、电子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联系方式:027-87543658(o),pe105@mail.hust.edu.cn。张 凯 教授 张凯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6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以来,参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并且完成了多项军用电力电子装置和系统的研制,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于2004-2005年度赴加拿大UniversityofNewBrunswick进修一年。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设计、仿真与控制技术、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兼容与干扰抑制技术。联系方式:027-87543658(o),zhkhust
7、@263.net。阮新波 教授 阮新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91年和1996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获得电气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和电力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8年3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电源重点实验室工作,2008年3月加入华中科技大学。他长期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功率电子变换技术、航空航天电源系统、新能源发电系统和电力电子系统集成,他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等在内的40多项科研项目。他获得省部级科技
8、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6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