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21378
大小:2.92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9-10
《白血病护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血病患者的护理1一、定义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特点是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广泛而无控制地增生,并侵润、破坏全身各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临床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等表现2二、发病情况发病率(我国):2.76/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男为第6位,女为第8位,儿童和35岁以下成人中为第1位。急性>慢性(5.5: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81:1)3三、分类1.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根
2、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4四、病因及发病机制病毒因素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5一、临床表现1、与正常造血衰竭有关2、与白血病侵润有关61.与正常造血衰竭有关的表现贫血发热出血感染7贫血贫血往往是首发症状,且呈进行性,主要是由于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其特点为:①约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重贫血:②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8贫血9发热—主要为成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免疫功能下降低致的感染而引起—其特点为:1.半
3、数的病人以发热为早期表现:2.热度:可为低热、亦可高达39-40℃以上:3.感染部位:全身各部,但以口腔炎、牙龈炎、烟峡炎最常见,肺部感染、肛周炎和肛周脓肿亦常见:4.病原菌:最常见的致病菌为G-杆菌,疾病后期常伴真菌感染10发热11感染(急白)12出血-主要为血小板减少引起,其次为凝血机制障碍-其特点为:1.近40%患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2.部位:全身各部,但以皮肤黏膜、牙龈、鼻腔出血,月经过多为主;严重者可致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3.急早粒易并发DIC13出血1415肝脾肿大16颈部淋巴结肿大17胸骨压痛1
4、8与白血病侵润有关1.肝.脾.淋巴结肿大:多为轻至中度巨脾罕见。2.骨骼和关节:胸骨下端局部压痛也可以出现其他骨关节疼痛3.眼部:在眼眶部位可出现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引起眼球突出、复视、失明4.口腔和皮肤:齿龈侵润,增生、肿胀、皮肤真皮结节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6.睾丸侵润7.肺、心、消化道、泌尿道等均可受累,但不一定有临床表现19二、辅助检查(一)血象(二)骨髓(三)血尿酸20三、处理要点一、对症支持治疗(1)高白细胞血症的紧急处理(2)防治感染(3)改善贫血(4)防治出血(5)防治尿酸性肾病(6)纠正水、
5、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二、化学药物治疗分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21诱导缓解治疗的起始阶段联合化疗,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完全缓解药物治疗:长春新碱+泼尼松(2-3周)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泼尼松(共4周)阿糖胞苷+柔红霉素(7天)22四、护理诊断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白血病代谢增高及化疗药副作用有关自我形象紊乱与化疗药引起脱发有关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细胞侵润有关预感性悲衰与患急性白血病和感受到死亡威胁有关23体温过高与感
6、染和(或)肿瘤细胞代谢亢进有关口腔黏膜改变与白血病细胞侵润、化疗反应及继发真菌感染等有关疼痛与白血病细胞侵润骨骼和四肢肌肉、关节有关24五、护理措施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化疗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并遵医嘱给予别嘌呤醇及碳酸氢钠口服,以碱化、水化尿液,防止化疗期间细胞破坏引起的尿酸性肾病。化疗期间由于药物影响,患者进食少,应给予清淡合乎口味的饮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患者进食。血小板减少时,应指导患者进食少咱的软食,禁辛辣、生硬、刺激性食物
7、,以防止口腔粘膜损伤引起出血。25安全护理病区地面应防滑,走廊、厕所墙壁应安装扶手,带轮子的病床应固定装置,使用期间固定牢靠。床边、桌子上不要放置暖水瓶,防止被打翻而烫伤。26心理护理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疾病,死亡率高,治愈率低,治疗成本高。因此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和忧虑,甚至产生悲观绝望的恶劣情绪。这样常常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自杀、自伤行为。了解患者的性格,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随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克服消极情绪。治疗前想患者解释放、化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8、,消除顾虑,取得配合。了解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嘱家属、亲友给予支持和鼓励,建立社会支持网。27病情观察1.观察体温及血压变化,发热时,注意有无伴随症状如寒战、咽痛、肛周不适等,体温达38.5摄氏度以上是可以擦浴或冰块物理降温,观察降温效果,及时报告医生。2.观察患者营养状况、活动情况、排便情况等。3.定期检测血象变化,以便了解病情的发展及药物治疗的效果,随时调整药物剂量。4.观察化疗的不良反应。2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