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03077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9
《精准扶贫下小额信贷瞄准精度问题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准扶贫下小额信贷瞄准精度问题研究精准扶贫下小额信贷瞄准精度问题研究精准扶贫下小额信贷瞄准精度问题研究精准扶贫下小额信贷瞄准精度问题研究精准扶贫下小额信贷瞄准精度问题研究精准扶贫下小额信贷瞄准精度问题研究 1.1小额信贷的定义 小额信贷是为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特殊的信贷形式。由于贫困人口处在信贷市场的边缘地位,普通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形式难以实现贫困人口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资金需求,小额信贷应运而生。小额信贷直接面向贫困户,具有信贷额度小、期限短、抵押担保方式灵活等特点。发挥小额贷款积极作用的第一
2、步就是要精准识别出贫困户,小额信贷的目标群体应该为有一定发展能力、因资金短缺所形成的贫困人口,通过持续的信贷支持,实现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1.2精准扶贫的提出为小额信贷瞄准精度的提高创造条件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小额信贷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比例和规模有较大增长,贷款满足率有明显的提高。1.2.1精准扶贫的提出有助于小额信贷目标群精确到户从201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是一种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及精准考核来引导各类扶贫资
3、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扶贫到村到户的机制。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使得扶贫瞄准的对象细化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助于解决小额信贷目标群体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为小额信贷瞄准精度的提高创造条件。1.2.2精准扶贫的提出为小额信贷瞄准精度提高提供政策支持2014年12月,我国出台了《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发展丰富扶贫小额信贷的产品和形式,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求在普惠政策的基础上,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高扶贫小额信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可
4、获得性。这个政策的出台为小额信贷在瞄准对象、瞄准方式、制度和规则、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有利于小额信贷瞄准的精度和效果的提升。 随着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贫困户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资本原始积累少,缺少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小额信贷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换取发展生产的资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虽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为小额信贷的目标瞄准精度提高创造了条件,但是在实践中,小额信贷目标瞄准精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2.1小额信贷在目标瞄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小额信贷覆盖率低,瞄准度不高
5、 小额信贷的目标群体瞄准错误率高,小额信贷的受益者往往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或者贫困户中有资金需求的人,而是非贫困户,真正有需求的贫困农户反而被排斥在小额信贷的扶助范围之外。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为一般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和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发展生产的愿望比较强烈,经济基础较好相对容易贷到款,而其余几种类型贫困户则难以享受到小额信贷的福利。可以说,对最贫困人口来说,小额信贷是无效的。以恩施州鹤峰县邬阳乡为例,在对邬阳乡关于小额信贷申请与发放情况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小额信贷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此次调研抽取邬阳乡
6、2个2017年计划出列村和2个非贫困村共计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抽查的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只有两户申请并成功获得小额信贷资金;有3户曾经申请过但由于各种申请条件不符合而没有申请成功;有5户有申请小额信贷的意愿,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付之行动;有13户没有申请小额信贷的意愿;还有7户根本不知道小额贷款政策及其相关内容。除去没有贷款意愿和不知道小额信贷政策的20户贫困户,剩下的10户贫困户只有2户成功申请到了小额信贷,即还有8户有贷款意愿却不能成功申请贷款,比例高达75%。另外,有7户不知道小额信贷政策,
7、但这些贫困户也可能是信贷资金的潜在需求者,只是还不知道政策而已。由此可见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之后,小额信贷在目标瞄准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 2.1.2忽视非贫困地区贫困户的借贷需求 非贫困地区也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但小额信贷的资金集中投向贫困县、贫困村,重点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以及贫困地区贫困户发展生产,忽略了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资金需求。在整村推进过程中,非贫困村的信贷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2.1.3信贷资金投向与贫困户需求偏离 一方面,出于对现金流、回报率、经营风险等因素的考量,小额信贷主要用于扶持规模化养
8、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他行业申请贷款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即使贫困户可以贷到资金,贷款额度也不一定能满足其实际需求。 2.2小额信贷瞄准精度不高的原因 2.2.1贫困户识别过程存在问题,识别不精准 在识别机制上,精准扶贫要求贫困户的识别根据国家贫困线标准确定,识别对象能够精准到户。但是在识别过程中,一些地区的一些基层干部在识别贫困户的过程中,调查不严谨、走过场,或利用权力虚报贫困户,不能识别真正的贫困户。另外,基层干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