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98615
大小:4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09
《免费最给力2005年地理高考复习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s,,,2005年地理高考复习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2004年地理科《考试大纲》提出的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及根据专家分析预测提出的新观点构成了2005年地理高考复习大纲,即复习的内容、重点、策略等。一、考试能力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原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修订本》(不含高中地理选修课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以及“教学内容调整意见”等文件精神,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订本学科考试内容。 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
2、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注意】 重要的地理事物主要指教材和《考试大纲》中涉及的大洲、大洋,主要山脉、河流,主要国家、城市、交通线、人口等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以及它们的名称和空间分布等。地理数据应属于地理事实范畴,在地理知识体系中起着“定量”的作用。涉及的地理的重大时事,主要是指见诸报端、具有全国或世界意义的,又未能写入教材中的地理新事物,或地理研究的新成果或新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重大成就,地理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2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 【注意】 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地理原理、分析地理特征、总结地理规律等,
3、是需要以掌握地理概念为前提条件的。 3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本《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 【注意】 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主要是要明确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认清区域中主要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从对这些特征进行对比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加深对我国区域地理特征的理解。 4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5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
4、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 【注意】 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指气象气候、河湖水文、地质地貌、太阳辐射、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主要包括工农业生产活动、人口和城市、资源和能源、交通和贸易、环境和环境问题等,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保护、土地的利用、资源开发等。 6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7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5、 【注意】 地理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分布规律、运动规律和变化规律等。 8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 9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10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注意】 文字准确,指的是考生对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描述以及对考生自己观点的说明、论述要符合语言的使用规范。条理清楚要求考生的说明、论述有条理。逻辑严密则指的是考生所论述的内容应该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6、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
7、表水平 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注意】 宇宙、天体、天体系统、月相、晨昏线、太阳高度等概念、特征,昼夜更替的原因和意义,地方时、区时的计算等都是考查重点。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
8、因。三圈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