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2单元第1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3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

七下第2单元第1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3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

ID:17896688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9

七下第2单元第1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3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_第1页
七下第2单元第1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3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_第2页
七下第2单元第1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3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_第3页
七下第2单元第1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3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_第4页
七下第2单元第1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3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下第2单元第1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3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课题:《木兰诗》(主备:万象新天学校赵成丽)【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教材分析:《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花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学生较为熟悉,语言也相对平易,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我阅读,不宜采用句句串讲的方法。在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故事的基本脉络,并能结合诗句展开联想以填补诗歌留下的空白,比如结合“奔赴边关”一节文字,体会木

2、兰的心理。结合“十年征战”一段,想像木兰征战沙场的经历和英姿等等,最终达到能够背诵课文。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诵读品析背诵”方式,也可采用“复述背诵想像”方式。作为扩展,还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像,改写《木兰诗》。或者播放美国动画片《花木兰》要求学生将影片与原作做一对比,评价二者之间的异同,在课上发言、商讨广也可写成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之”、“于”、“但”“唯”“扑朔迷离”),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情分析】1.

3、学生知道了什么:大部分学生熟知文言文朗读的方法及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并都知道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部分学生能够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熟读成诵,根据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掌握具体的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体会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难以体会木兰女性美的形象。2)预测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学困生朗读方面较好,但是搜集查找资料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老师重点关注。部分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3)其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于部分学困生来说应当充分利用本篇文章梳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教学

4、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之”、“于”、“但”“唯”“扑朔迷离”),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翻译、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文意。清楚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感悟。能够通过比较的方法,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教学评价】诵读评价: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句读,检查朗读。疏通文意评价:通过当堂检测考察学生对文章重点词句的理解,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考查学生感受文意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基础

5、及情感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测等方式评价。【教学方法】主要践行“自主学习”的教学类型。1、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请谈谈本文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延伸阅读法。可让学生通过类似文言文章的阅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构建动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

6、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二·诵读课文。1

7、.初读。要求小声朗读,查好易错字词,读准文章。(课前小组长负责自行处理)2.听读。听老师读文章,纠正读音,划好停顿。3.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4.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三、疏通文意【交流探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小组讨论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