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78901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8
《地方互补性投资合作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方互补性投资合作论文地方互补性投资合作论文地方互补性投资合作论文地方互补性投资合作论文地方互补性投资合作论文地方互补性投资合作论文地方互补性投资合作论文 一、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的区域投资合作具有坚实基础 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逐渐形成区域内新的国际分工,在加强经济合作的前提下,各自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促进共同发展。考察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外贸与投资往来的状况,可以看到,中国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 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的区域贸易合作关系密切 中国与亚洲地区的贸易关系一向十分紧密,中国和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在90年代年平均增长
2、16%,已经增长到2001年的296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亚洲经济体。1999年和2000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中与亚洲经济体之间进行部分分别占%和%,而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进行的部分均低于20%;中国出口总额中50%以上的目的地是亚洲,而进口总额中60%以上来自亚洲。尽管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仍不够景气,但中国对亚洲的贸易额在2001年比前一年增加144亿美元,已达到288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6%。2002年1月至2月,中国从亚洲国家进口额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6%。 中国在亚洲吸引外资地位突出
3、并与亚洲地区域投资合作关系密切 世纪之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益活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发展成为主要形式。90年代亚洲地区FDI的流入额几乎均占发展中国家的60%左右,只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的1998年和1999年有所下降。2000年亚洲地区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仍然是FDI的投资重点地区,其FDI的流动突破记录,吸引外资1435亿美元,比1999年提高了44%,占发展中国家份额重新达到近60%。 考察中国内地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来源,很容易发现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亚洲地区,1999年流人中国的外资来源于117个国家和地区,而来源于亚洲地区的FDI
4、投资占实际利用FDI投资额的%,2000年这一比例为%。来源于欧洲的这一比例分别为%和%;来源于北美洲的这一比例分别为%和%。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项目,绝大多数也是来自亚洲,如对外承包工程中,50%以上是亚洲地区的合作,对外劳务合作中65%以上与亚洲经济体之间进行。欧洲在上述两项合作中的比例分别为4%和6%,美国的数字分别为1%强和8%强。说明中国内地与亚洲地区经济体之间的投资关系十分紧密,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 表1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2001年版整理 表2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来源地区分布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
5、国统计年鉴2000年、2001年版整理 二、经济贸易环境的改善将促进中国亚洲地区的投资合作进一步发展 亚洲经济增长形式看好 二战后,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世界所瞩目。40年前,全亚洲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的4%,2001年已迅速上升到25%,预计到2010年将上升到33%左右。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亚洲发展中国家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003年将达到%。世界银行对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是充满信心,预测该地区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003年将达到%。亚洲地区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0年,亚洲地区商品出口总额达
6、到16500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达到了30%,而40年前这个数字还不足3%,其中在亚洲地区内的出口额达8000亿美元,占对世界出口总额的49%。亚洲排位前1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已经达1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60%。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市场潜力巨大。2000年与1978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倍,年均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6位。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快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发展势头,国内生产
7、总值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出口总额增长%,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市场物价稳定,国际收支状况良好,200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2122亿美元。据世贸组织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国2001年货物进出口额为5098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额为2662亿美元,货物进口额为2436亿美元,上述三项均排在世界第6位。 中国将成为亚洲经济与投资合作的科研中心 近年来,中国国内知识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全球制造业正在迅速转移到中国,以至许多评论家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与此同时,外国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中心也在向中国转移。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高新技术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