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医学课件

心身疾病—医学课件

ID:17863990

大小:949.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9-07

心身疾病—医学课件_第1页
心身疾病—医学课件_第2页
心身疾病—医学课件_第3页
心身疾病—医学课件_第4页
心身疾病—医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身疾病—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第二节心身疾病提纲一、 心身疾病概述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护四、常见的心身疾病一、 心身疾病概述1、心身疾病概念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2、心身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性别:女性高于男性年龄:更年期高、青年期略高、老人、儿童低职业:脑力劳动高与体力劳动地区:城市高与农村、发达国家高与发展国家3、心身疾

2、病致病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发达国家、战争、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都市化和工业化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与心身疾病发病有关心理因素;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引起的情绪变化导致疾病。生理始基;某些心身疾病发病前的生理特点4、心身疾病的范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心绞痛、累诺氏病、心动过速胃肠系统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厌食症泌尿生殖系统排尿障碍、阳萎、阴冷、月经失调或痛经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障碍、糖尿病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唤起综合症、慢性呃逆皮肤荨麻疹、斑秃、神经性皮炎肌肉和骨骼系统周身疼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时肥胖也是一种心身疾病

3、二、心身疾病发病机制1、心里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S.Freud,1900):早期建立在心理动力学理论基础上,主张应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无意识领域中的心理冲突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人的内在矛盾或情绪紊乱是心理与行为变态的根源。潜意识心理冲突神经系统功能改变脆弱器官病变心理动力学机制心理冲突迷走N功能亢进哮喘、消化溃疡等交感N功能亢进原发性高血压、甲亢等心理动力学机制心理生理理论2、心理生理理论巴甫洛夫(Pavlov):条件反射学说,大脑皮质和内脏活动相关学说,论述了环境中的信息是通过条件反射的机制来调节机体各系统的功能。美国的

4、坎侬(Cannon),在20年代,认为强烈的情绪反应(恐惧,忿怒),可引起动物体内植物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代谢活动的剧烈变化,导致生理功能的改变。心理社会刺激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免疫变化疾病发生心理生理学机制行为学习理论社会环境刺激习得性心理、生理反应情绪紧张、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个体素质环境强化巩固症状、疾病综合模式心理中介因素: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等致病因子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器官脆弱性心理生理反应心理应激应激源躯体心理社会职业躯体中介因素:遗传素质生理特征环境因素社会支持体系心身反应心身紊乱心身疾病三、心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护(一)诊

5、断原则1、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3、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二)诊断程序1、采集病史(心理社会方面):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个性或行为特点、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或社会支持资源、个体认知评价模式等;2、体格检查: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情绪反应等;3、心理行为检查:晤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4、综合分析:(三)治疗与预防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治疗遵从性和生活质量,帮助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2、心、身同治急性发病、躯体症状严重者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心理干预为辅(情绪控制)以心

6、理症状为主、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以及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在躯体治疗的同时,侧重心理治疗。(四)防治三个目标1、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2、提高患者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增强应对能力。3、减轻生理反应,缓解病情。(五)心身疾病的预防培养健全人格学会调控情绪矫正不良行为提高应对能力争取社会支持四、主要的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癌症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高血压所致的心脏代偿性肥大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的患病人群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西方高应激地区的居民,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人口密集及重大社会事件发生率高的群体均

7、易发生高血压.A型行为与高血压、高盐饮食行为、超体重有关一、生活事件精神紧张职业1、调度员2、人际关系紧张者二、愤怒情绪三、人格特征(A型行为)1、易激动、冲动、好奇2、期望水平高、压抑情绪冠心病一、人格特征(A型行为)1、具有时间紧迫感2、有竞争敌意倾向长期应激儿茶酚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压血脂↑导致游离脂肪酸↑二、生活事件1、负性生活事件2、战争3、职业紧张三、不良行为高盐饮食、缺少活动行为类型与人格特征的作用A型行为是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M.)和罗森曼(Roseman,R.H.)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的

8、概念。他们发现许多冠心病人都表现出一些典型而共同的特点,如: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常有时间紧迫感等等。他们把这类人的行为表现特点称之为A型行为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