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57227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7
《2004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与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4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与答案一、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B)。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3、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B)。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
2、上学唯物主义4、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C)。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5、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C)。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A)。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7、时间和空间是(B)。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
3、工具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8、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D)。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10、矛盾是(A)。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11、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
4、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13、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C)。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14、认识的本质是(C)。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主体对客体的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1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D.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
5、6、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1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B)。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18、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D)。A.宿命论观点B.天命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9、人类解放就是(C)。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规律的支配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D.不受任何束缚20、哲
6、学上的交往概念的含义是指(A)。A.人所特有的相互往来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B.信息交流C.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D.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项属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有(ABD)。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思维辩证法D.唯物辩证法E.自然辩证法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根据包括(ABCD)。A.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D.具体问题具体分
7、析的原理E.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只有承认相对静止(ABCDE)。A.才能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不同事物C.才能理解事物的分化和生命现象的产生D.才能理解绝对运动E.才能理解暂时平衡状态的可能性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有(ABDE)。A.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B.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C.外因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D.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E.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本质是(ABCDE)。A.事物的根本性质B.组成事物的各个
8、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一事物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内在根据D.由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6、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是由于人的认识(ACE)。A.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B.不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主体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的限制D.不受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E.受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7、群体意识(ABCD)。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