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医学ppt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医学ppt

ID:17851573

大小:4.68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8-09-07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医学ppt_第1页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医学ppt_第2页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医学ppt_第3页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医学ppt_第4页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医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医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感染: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与宿主防御机制相互作用并引起一定的病理过程称为感染。传染:来自其他宿主的微生物感染。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感染的结局第一节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细菌感染(bacterialinfection):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并非所有细菌都引起感染极少数可致命的细菌大部分是非致病菌※正常菌群(normalflora)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

2、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口腔甲,丙型链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阴道大肠杆菌、乳杆菌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等皮肤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眼结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尿道白色葡萄球

3、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粪便涂片健康壮年粪便涂片健康中年粪便涂片※正常菌群的生理学作用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抑癌作用抗衰老作用微生态平衡与失调1.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这种组合是一种在共同环境因素影响下,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所形成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统一状态。2.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概念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非生理性组合的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调。※条件致病菌

4、或机会致病菌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或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而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致病条件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microbialselectionandsubstitution)二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生物在宿主体内定居、增殖并引起疾病的性质。是质的概念。毒力(virulence):指病原生物致病能力或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是量的概念。(ID50、LD50)二、细菌的致病

5、机制细菌的毒力物质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侵袭力毒素荚膜粘附素侵袭性酶类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细菌生物被膜(一)侵袭力(invasiveness)是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1、黏附素黏附是引起感染重要条件菌毛粘附素细菌菌毛分泌并存在于菌毛顶端。大肠埃希菌的菌毛粘附素、淋病奈瑟菌菌毛粘附素。非菌毛黏附素G-菌外膜蛋白、G+菌细胞壁如A群链球菌的脂磷壁酸等可介导黏附。黏附细菌表面特殊结构、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细胞表面受体adhesinEPITHELIUM上皮细胞receptorBACTERIUM黏附

6、可抗黏液冲刷,细胞纤毛运动和肠蠕动等清除作用,利于病菌定居。细菌的黏附能力与致病性密切相关。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的生存。霍乱弧菌粘附于人回肠粘膜细胞。2、荚膜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是(1)抗吞噬作用(2)抗杀菌物质(3)细菌迅速扩散3、侵袭性酶细菌胞外酶常见的有:(1)血浆凝固酶(Coagulase)(2)链激酶(Streptokinase)(3)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或称扩散因子(Spreadingfactor)透明质酸酶等某些细菌具有较强的侵袭力,从而促进局部感染的扩散。例如A群链球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产生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透明质酸、链激酶溶解纤维蛋白、

7、链道酶切断脓液中高黏度的DNA链,从而利于在组织中扩散。5、细菌生物被膜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主要是胞外多糖)共同组成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4、侵袭素细菌在粘膜表面形成细菌的生物膜,有利于生存。定植图为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照片(×6000)。(FromLansingM.Prescottetal.Microbiology,5thEdition,McGraw-HillCompanies;2002:p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