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38443
大小:294.0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9-07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章 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它通常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核算。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它等于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的补助金。也就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
2、和利润的总和。3.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可供个人支配的收入。一个经济中的国民生产产品的价值并不一定就是个人收入,在对要素的收入进行各项扣除之后(如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等),得到个人收入(PI)。在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即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4. 失业率:是反映经济社会中失业状况的一个指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是一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5. 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收入:前者是按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
3、算的国民收入。后者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年,按基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或者说是用价格指数折算之后的国民收入。引入这两个概念在于弄清国民收入变动是由产量变动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二、简述题1. 使用收入和支出方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定时间为条件的,因而当期发生的其他时期的产品支出或收入不应该计入本期的GDP中,即避免重复计算;其次,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最终商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计算,因而中间投入不应计算在内,即应避免重复计算;第三,核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以货币表示的,因而有名义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
4、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因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D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作为GD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2.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关系如何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运行的一个结算。它可以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衡量。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如果忽略统计误差,支出与收入核算的国民收入恒等。如果经济处于匀衡的运行之中,可以认为,经济的运行结果是核算的结果。因此,为了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把经济中的支出和收入分别置于事先加以考察,则恒等式恰好为这些因素运
5、行的均衡条件。基于上述分析,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一个经济的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来自国外的需求构成;作为总供给的消费品和投资品供给则表现为持有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所有者的消费、储蓄和税收。也就是说,构成经济均衡条件的两种力量以事先计划的形式加以考察,就演变为分析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第九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 消费函数: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又称消费倾向。在价格总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用公式表示为:C=C(Y)。通常,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
6、不及收入增加的多。2.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MPC=ΔC/ΔY。根据定义,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通常,边际消费倾向服从递减规律,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但消费的增加量在收入增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3. 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作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用公式表示为:S=S(Y)。4. 边际储蓄倾向: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MPS=ΔS/ΔY。根据定义,边际储蓄倾向大于零而
7、小于1,并且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那么边际储蓄倾向递增。5. 投资乘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自主投资增加1个单位,那么根据均衡收入决定的条件,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1/1-β)倍。如果投资增加ΔI,则国民收入增加量为ΔY=ΔI/(1-β)。这一结论被称为投资乘数定理。6. 税收乘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定量税收增加1个单位,那么根据均衡收入决定的条件,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β/1-β)倍。如果税收增加ΔT,则均衡国民收入增加量为:ΔY=-βΔT/(1-β)。这一结论被称为税收乘数定理。7. 平衡预算乘数:指
8、在保持政府财政预算平衡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