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矿资源多种工艺二次开采实践

残矿资源多种工艺二次开采实践

ID:1783781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3

残矿资源多种工艺二次开采实践_第1页
残矿资源多种工艺二次开采实践_第2页
残矿资源多种工艺二次开采实践_第3页
残矿资源多种工艺二次开采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残矿资源多种工艺二次开采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残矿资源多种工艺二次开采实践刘健(广东高要河台金矿)摘要:河台金矿生产15年来,初期由于采矿技术与生产管理等原因,使上部中段留下一些高品位矿柱与残矿。1997年开始二次开采,每年平均采出金属量约80kg,作为矿山产量补充和延长矿山寿命与提高企业效益均产生积极作用。关健词:岩金矿山;残矿资源;多种工艺;二次开采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高村矿床开发简介高村矿床为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其主要11号矿体赋存在11号糜棱岩带中下部,与岩带产状一致。矿体呈不规则脉状,倾角65~85°,平均厚度2.55m,平均品位8.07g/t,

2、工程控制垂深大于600m。矿体分支复合现象普遍,连续性较差,矿岩界线不清,属中等稳固而局部不稳固。1989年一期工程250t/d生产能力投产,以后扩建到500t/d。建矿以来一直以浅眼留矿法为主要采矿方法,前10多年以小分段空场法回采矿柱,导致上部中段东部连续矿体回采的空区大部分连通,造成采下矿石出矿产生大量损失贫化,矿山估计二次损失率5%,二次贫化率37%。高村矿区上部200、240中段已经关闭,120、160中段将要关闭,正常生产有-40~80等4个中段,-90~-230中段正在开拓。高村矿区自投产至2002年采矿量140

3、万t,出矿量180.3万t,平均出矿品位4.79g/t。2残矿资源赋存状况2.1残留矿柱自开展残矿资源二次开采以来,先后在80、120、160、200等中段回采矿柱,均位于采空区边部、顶部与底部,边柱与间柱最多,其次是底柱与顶柱。残留矿柱产生原因:①矿山生产初期三级矿量不平衡,选矿处理量远远大于采矿量,主要精力放在规模矿块开采上,忽略了投入大、工效低的边角矿体回采;②采矿贫化大,入选品位低,为了提高出矿质量,一些低品位边部矿体不予回采;③初步设计提出使用人工矿柱代替矿石矿柱,但一直未实施,采空区处理方法不当,间柱来不及回采被废

4、渣包围;④技术管理经验不足,未发现和遗漏一些盲矿体,以及采丢一些边角料;⑤因多种原因,回采难度较大的矿体未开采。2.2其它边角矿体蚀变糜棱岩型金矿体的赋存规律中段走向长度(约500m)大于倾向连续高度(最大达150m,短者不足20m);平均厚度2.55m,最厚超过15m,最薄不足1m;矿化不均匀,但在两分支矿体交汇的厚大部位或硅化强烈地方,黄铜黄铁矿富集而变成富矿包;夹石剔除厚度设计2m,但夹石是不够工业指标的贫矿,若穿过贫矿的上盘又可能出现富矿;矿体在边部或在无矿天窗中的形态变化复杂,一般20m×20m的生产探矿网度难以控制

5、,应结合采准工程加密至10m×10m或10m×5m。由于矿山生产初期未掌握这些规律,在生产探矿与开采实践中,采场边部或其他零星小矿体未列入开采范围,其储量占残矿资源30%~40%,这些边角矿体必须投入探矿工程验证后再开采。3残矿资源开采特点与政策变化3.1残矿资源开采持点4(1)目前已查清的残矿资源均赋存在上部中段,且这些中段或闭段或作业量不多,可利用现有生产系统,不影响矿山正常作业;(2)这些矿体均赋存在矿区中部与西部,其下面的主运输巷道完整无塌陷;(3)西部通风井已报废,二次回采作业仅靠东风井通风,但残采爆破量不大,且空区

6、之间连通,残矿回采通风良好。我矿由于选矿生产能力大于采矿能力,且近年金价较高,对残采有利。残矿回采危险性大,应非常重视安全。残矿回采需投入安措工程和探矿工程,但废石又不能外运,增加作业难度。3.2回收残矿政策变化2002年之前的残矿开采,矿山提供地质资料、安全管理和技术指导,回收作业由承包队负责。矿山以出矿品位计价:3.0g/t以下不计价,超过3.0g/t基准价为每g·t6元,品位每增加1g/t,单价增加2元。但超过15g/t时,每吨50元。2002年之前残矿回采工作均在160中段以下,2003年开始回收160中段以上边角矿体

7、,作业难度越来越大,不安全因素增加。在此情况下,我矿对回收残矿政策作重大调整:即所有工程投入均由承包队负责,根据出矿质量计价,矿石平均品位低于3.0g/t不计价,凡高于3.0g/t时,按19元/g.t计,使残采工作有了新的动力。4残矿资源二次回采方法4.1浅眼留矿法这是矿山沿用的老方法,经验成熟,设备简易,技术过关,管理方便,主要用在采空区的边部以及部分特殊条件的间柱回采。以120中段30线采场边部矿体回收为例加以说明。本采场原为一个标准的浅眼留矿法采场,在120中段36~40线,两线均有探矿天井直通160中段,原来在136m

8、中穿施工切割层,电耙巷道布置在130m水平,共设4个漏斗,布置在采场中央,在电耙巷道34线施工一条穿脉探矿平巷,但由于其巷道与预板均未见矿而未进行切割,采完以后发现此处乃是表外储量,厚度4~6m,原采场40线矿体较薄不足2m,且品位变化很大,平均品位不能回采,但该采场残矿回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