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生物肥料生产与应用的问题误区

浅谈微生物肥料生产与应用的问题误区

ID:17836375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7

浅谈微生物肥料生产与应用的问题误区_第1页
浅谈微生物肥料生产与应用的问题误区_第2页
浅谈微生物肥料生产与应用的问题误区_第3页
浅谈微生物肥料生产与应用的问题误区_第4页
浅谈微生物肥料生产与应用的问题误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微生物肥料生产与应用的问题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微生物肥料生产与应用的问题误区一、问题1、理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明显落后于生产实际,许多障碍应用效果提高的因子未能得到深入研究。长期以来,从国家的角度极少有微生物肥料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立项,不仅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条件、设备落后,而且科研队伍萎缩、老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除此以外,极少有企业愿意出资在这方面加强研究。因此,这种头重脚轻的研究格局和长期投入极低的态势已经制约了应用发展。多年来涉及机理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增产原因的分析,诸如分析了株高、株数、分蘖、苗数、粒重和百(千)粒重,少数的文献探讨了微生物肥料适合的接种剂量(显示效果的活菌数量),个别的还测定了土著群体数量的多寡

2、与接种必要性的关系。但真正涉及微生物肥料及产品中微生物本身,例如,它们的作用实质,产品制造过程中最佳、最合理的工艺,微生物肥料施用后在土壤和植物根部的定居、存活和数量消长,与土壤中的同类或异类微生物的竞争,以及影响微生物肥料作用发挥的其它制约因素等,研究得极少,深度也远远不够。2、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产品的构成需要改进。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的产品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诸如有效活菌含量低,杂菌率偏高,有效期短等。还有一些产品的构成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理,例如菌种的组合、产品成分组成等,有的产品组合的菌株报告有多种,实测结果不符,在与营养成分的搭配上或高或过低,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同一类产

3、品质量差距很大,影响了市场的开拓和农民使用的积极性。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薄弱,企业的技术素质低下和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不合理或相对落后,一些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产品质量问题对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制约不容低估。3、未经登记的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近10年来,国外的一些未经登记的微生物肥料产品通过各种途径、关系在国内生产、推广、销售,有的产品故弄玄虚,号称内含80种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有的产品其一级制剂售价30万人民币/吨,有的则有强烈的宗教色彩,问题较多,特别是菌种缺乏安全监督,也不乏假冒产品,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能忽视。  4、市场上不乏

4、伪科学或伪劣产品。微生物肥料市场较乱,多年来未能从根本上予以净化。有的借助于不正当手段,迅速扩张,不问产品质量如何,大发转让财;有的是号称产品内有神奇的“基因工程菌”,集固氮、解磷、解钾、固碳于一身,能“取代化肥”;有的声称已解决非豆科固氮、结瘤难关,使用后不仅内含百余种微生物,而且此类产品可使多种非豆科作物“结瘤”;有的甚至吹嘘:“非豆科植物与豆科植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经过‘驯化’的根瘤菌菌株或固氮菌菌株,既能侵入豆科植物,也容易侵入非豆科植物(包括禾本科植物、蔬菜、花草、树木等),与宿主共生固氮。有的长出根瘤,有的没有明显的根瘤”,还有的刊登非法广告,声称每亩地用这种“生

5、物肥料”500克即可满足作物对氮、磷、钾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加上长期以来一些新闻媒体的过热炒作,已形成了认识上和生产上的极大混乱,多次发生减产、农民投诉的事件。在市场上打假应该与扶优同时并举,只有扎扎实实提高微生物肥料产品质量,开发新型制剂,提高生产应用效果,扶植优质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伪科学和伪劣产品。同时,应该认真了解一直对某些产品的反复炒作的真实原因,把对微生物肥料的宣传从天上降到地上,恢复它本来的面貌。5、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产品标准有待强化。我国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过去一直没有从国家的角度进行管理和质量监督,也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虽然1994年5月颁布了我国第一

6、个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NY227-94),但与微生物肥料产品的多种类极不适应,一部分产品由于进入市场时间不长,企业提出的技术指标也不尽合理,需要进行多点、多次的验证试验,才能确定最合理的指标,制订出科学的产品标准。还有一些产品是新研制的,或是国外产品,已有的微生物肥料标准不能涵盖它们,例如,光合细菌肥料、分解秸杆的微生物制剂及多种复合微生物肥料以及微生物发酵后的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等等,需要尽快试验、验证,出台新标准,以利于对这些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最近××部出台了一个”煤矸石微生物肥料技术条件”的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在此领域中引起强烈的异议,因为该标准中既不对使用菌种做明确说明,又使

7、用了不能说明产品质量的检测方法。 虽然农业部于1996年开始将微生物肥料纳入肥料登记的管理范畴,规定微生物肥料必须在农业部进行检验登记,近二年的实施中发现问题并不简单,一是许多产品逃避质量监督提出种种理由不进行登记,诸如知识产权、“保密”等,还有就是越权发证,多头管理,地方保护,使一些有问题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还有就是多证申办,使企业不堪重负等等。这些状况不仅不利于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对本领域的产业化也是一个严重的障碍。除了上述几方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