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30123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6
《“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难这个突出问题,“订单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新的培养模式被正式提出并加以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鉴于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特别是教育资源和教育体制、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该模式在实施中又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近年来,“订单式”培养在职业院校中得到广泛实施和推广,并以其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校的欢迎。但是,该模式在实施中又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普通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阻碍 由于
2、历史的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办学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比较严重的是“职教普教化”现象。一些学校仍实行传统的研究性质的学科教育模式,过多强调学科性,盲目加大基础课比重,削弱职业技能的训练;或仍然沿用、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相关专业进行缩减,实际成了本科压缩型。 (二)教师实践能力弱,使许多订单难以合格完成 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情况虽有所改观,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情况仍很严重,专任教师中至少一半的教师没有真正出过校门。由于生活的圈子狭窄,环境相对封闭,教职工对市场经济陌生,对色彩缤纷的社会缺乏应有的和足够的全面、客观的了
3、解、认识和把握,更谈不上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加之一些学校并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放在第一位,对教师走出去没有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和保障,对教师的考核与收入分配仍主要以授课量为杠杆,还有许多行政性、事务性要求,使得教师出门很困难。因此,即使学校接到订单,也难以按用人单位要求完成。 (三)如何多接学生满意的“订单”是一个难点 实行“订单培养”,要求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实现校企互利双赢。这对于有体制和隶属关系天然优势的民办学校来讲相对容易,但对于仍居大多数的“吃财政饭”的公办学校来说,要做到从“学校教育模式”到“企业教育模式”的转变要困难得多。因为
4、校企联动的要求很高。学生从进校起,学校就应将其就业作为项目进行组织规划,包括校企共同研究人才需求走势、定位学生修习方向、规定合理的专业设置、实施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对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和积极反馈等。从产学合作的三个阶段即一般性的参与合作、协助性的介入合作、互动性的产学合作来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停留在浅层次上的第一阶段,至多进入第二阶段,仅有少数和具有天然优势的学校能进入深层次合作。事实充分证明,如何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在具体操作上,就存在如何得到“订单”,又如何得到更多、更好“订单”的问题,行政干
5、预显然难以长期奏效,必须寻找到一种校企互动的长效机制。显然,如果校企的关系仅是松散型,甚至只是“两张皮”,那么“订单”4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而不容置疑的现状是,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动流于理论上的说教,形式上“做秀”,具实质意义的深度参与、渗透并不多见。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 澳大利亚TAFE的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1)教育模式与目标的变化:从单纯的教育改为教育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学生培养目标从一般性转为“职业”的教育。(2)对学生评价的变化:从知识性评价,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评价
6、。(3)学习结果的变化:从学校颁发学习文凭改变为全国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4)教师要求的变化:教师需要认证的学历、职业经历,并必须具备职业技能证书。(5)企业身份的变化:从不参加学校学生教育过程,到紧密结合到其中。 (二)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聘用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通过实行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高职院校中专业实践性
7、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条例的规定,再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应不少于规定的学时数,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扩大专业教师培训和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规模。 (三)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订单”质量
8、 1.各地方和行业部门结合需求,主动与高职院校签订“人才订单” 各地方和行业部门要结合区域、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