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1765
大小:4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1-13
《政治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青年学生的会通——关于马克思主义康德思维方式解读的必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政治马克思主义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青年学生的会通——关于马克思主义康德思维方式解读的必要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摘要:为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使命,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进入课堂。进入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当中,本文选择了从康德一黑格尔思想的路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探讨。当代大学生是个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到的困惑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学科自身的严密性不够;二是现代教育制度造成的普遍化与思维的僵化;三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急速跨越造成大学生思想的
2、失落。如何从这一困境走出来,需要有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变,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康德思维方式解读,出于理性,而又超越理性,使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与时俱进,避免把马克思主义拉回到经验主义泥潭。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康德思维方式;大学生;经验;现实性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今天面临的问题就是不能给予学生以积极的动力,起因在于理论模式的陈旧,思想僵化。秉承学术的严肃性来说,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以形而上学体系为指导,让学生接受一种现成给予的东西,而这样一种体系从笔者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没有造成学生的知识增长。由于知识体系的老化,理论思维方法的创新不
3、够,封闭了学生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不的思维方法或既定的思维习惯是一个坏的教师。然而,马克思主义新道统的确立是以大学生的生命实践、道德实践为内容的,与学生认知能力相伴同,需要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康德一黑格尔思维方式的解读,给予青年学生充分的智识学养,使马克思主义从遮蔽走向实践的舞台,这也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 一、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大学生作为大学实践的主体 大学一直都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场所,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今天,大学都是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要场所。能够让大学充满活力的要素在于大学生。如果把大学生界定为知识分子,那么大学生是大学实践的主体,知识就是客体,知识客体是大学生
4、主体积极设定的对立而,主体的发展过程就是树立对立面又克服对立面的过程,这一过程在黑格尔的思想中被称为异化。异化就是主体树立一个对立面即客体,这个客体是主体自觉树立的,但是树立了之后,主体还要使他不和自己作对,把他包容过来,服从自己,实现对立的统一。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双向的,都需要凭借他方来说明自己。知识需要知识分子,反过来知识分子需要知识来充实自己,如果把大学生认识主体界定为事物肯定方面,以大学生=大学生的说明方式不会有任何知识的增长,也不会获得对大学生这一事物的任何领会,因此,必须设定对立面即事物否定的一方面即知识,用公式表示为学生=知识,意思是说,学生不是知识,二者处于对立状态,
5、但在对立中二者又统一,统一决定了事物的本质,学生在与知识的统一过程中绽放出大学生属于知识分子的全部内容。通过对象性的活动,即主客体统一的活动,客体不断冲击主体,主体通过欲望、动机、意志的规定把客体纳入规定的世界,形成客观的知识,规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对客体而言,就叫做被规定。对主体而言,就是行规定。被规定与行规定的统一就是个体与普遍相统一的教学活动。 个体的现实性在普遍之中获得认同。而普遍性形成为一种规定又束缚了我们的生活,“普鲁克拉斯提斯精神之床”剪裁着我们的生活,现代性尺码又规定着我们的思想,现代大学生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犹如鱼对水的生存需求一样,只有“是”没有“为什么”的追问?久而久
6、之发现自己的头颅与社会躯体移离得太远了,心与脑的对抗成为当今大学生思想中最严重的矛盾,他们无法抉择如何去剪裁自己的人生。这就需要作为大学生主体与知i只客体之间有一个重要的中介——教师,此一中介能够承担引导学生突破人生的困惑与迷茫的责任,而获得一份心灵的确定性。 2.重申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载体塑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命,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人将在那里获得栖居与安顿,每个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确证自身的存在。然而,一种新诞生的文化有它的生命力与脆弱性(自1949年建国时至今日仅仅60多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
7、的青年学生把它化为内在生命的结晶来维护,需要我们莘莘学子挑起文化使命建设的重任,而不是采取“看客”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以来都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如何让它唤发出生命的动力,这是我们每一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第一,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新道统。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直面临“体与用”的煎熬,自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用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无论“戊戌变法”运动建立的君主立宪还是“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