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

政治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

ID:1781137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政治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_第1页
政治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_第2页
政治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_第3页
政治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_第4页
政治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政治马克思主义论文题目: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关人的本质思想的论述,并不是给“人的本质”下定义,而主要是为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就人的本质理论而言,与以前的旧哲学相比,马克思理论实现了三大转变:从“对象性存在物”的视角向“对象性活动”视角的转变;从“静态的感性直观”视角向“动态的历史发展”视角转变;从“既成论”视角向“发生论”视角的转变。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研究视角的转变  

2、  人们在论及人的本质时,差不多都把马克思“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当作一个定义来引用。笔者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关人的本质思想的论述,并不是给“人的本质”下定义,而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既成论”的人的本质观,为揭示人的本质之谜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马克思以前的诸多旧哲学中,包括费尔巴哈在内,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的基本的观点是人的本质“既成说”,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则是从“发生论”的角度论证了人的本质何以生成的问题,从动态的角度说明了人性是发展变化的。    一、从“对象性存在物”的视角

3、向“对象性活动”视角的转变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以及人的劳动出发,指出,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但是人又并非像动物那样与自然物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它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的感性、对象性是在劳动中产生、实现和得到确证的。鉴于此,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劳动是人同动物区别开来的最根本标志。“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也正是因为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使人的本质不仅是人的自然存在

4、物,也是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更是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  在撰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过程中。马克思又进一步发现了费尔巴哈思想体系的局限性,渐渐对其唯物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1845年春,以批判费尔巴哈作为发挥自己理论的主要形式,马克思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式宣告了自己与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彻底决裂,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

5、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五条又说:“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他从来没有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由此可见,马克思在这里已经完全克服了费尔巴哈的错误,开宗明义地表明了“实践”是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然后又以“实践(人的感性物质活动)”的视角来考察人的本质,实现了从把人仅仅看作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到把人看作是“对象性活动”的转变。    二、从“静态的感性直

6、观”视角向“动态的历史发展”视角转变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批评了费尔巴哈。“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这就是说,费尔巴哈所说的“类”,是一种抽掉了个别性和特殊性的普遍性,它指的是与人的社会关系无关的把许多人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共同性”,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自己意识到的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或者,在人里面形成类,即形成本来的人性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就是理性、意志、心”。费尔巴哈就是从这个角度来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生来就有的,默默无声地潜藏在人心深处,由许多个人以纯粹的自

7、然方式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而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普遍性”并不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个人应该是彼此区别的,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像费尔巴哈认为的那样是纯粹自然的、静态的、永恒不变的。  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这是由规定它的社会关系的历史性决定的。马克思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始,已不再用人的本质去解释历史,而是用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来解释人的本性,用实践的人代替抽象的人,强调实践的人是由物质生产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也不再是凝固的、静态

8、的、永恒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