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0963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政治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 终极关怀观的启迪与超越——试析马克思对黑格尔“整体主义”价值观的扬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政治马克思主义论文题目:终极关怀观的启迪与超越——试析马克思对黑格尔“整体主义”价值观的扬弃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内容提要】在人类终极关怀问题上,黑格尔的价值思路对马克思具有诸多启迪。但从最终的理论成果看,马克思毕竟超越了黑格尔。这具体表现为:在终极关怀的依据方面,马克思以“内在于个人的实践整体结构”超越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整体凭借”;在终极关怀的主体观上,马克思以“现实个人本身”取代了黑格尔的“源于绝对精神的人类集体”;在终极关怀的实现问题上,马克思以“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否定了黑格尔的“个人对国
2、家的无条件服从”。究其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立足于“人类解放”的思维路向,确实在质底上胜过了黑格尔“国家整体主义”的价值旨趣。【关键词】主体与实体/现实的个人/终极关怀/“真实的集体”与“虚幻的集体”【正文】西方近代启蒙思潮所确立的文化价值目标——个人主义在康德那里臻于圆熟之后,又面临着“终极关怀”的问题。因为即使“以个人为本位”的人,也无可规避地要有所归属——归属于有意义的文化生活,这是由人的生存特性决定的。“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除开现实地关怀自己的当下境遇外,人也对自己的命运有某种终极眷注。‘究元’意味上的终极眷注,往往为‘方便’意义上的现实关切提供最后的理由或凭藉。现实关切直接
3、关联着感性的真实,终极眷注所顾念的却在于那使现实关切得以在不断的自我扬弃中升华或嬗演的‘虚灵的真实’。”(注:黄克剑:《人韵》,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313页。)人需要终极关怀的内在根据在于:宇宙好比广袤无垠的汪洋大海,而人生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人如果不作任何选择,不指向任何“终极关怀”,就只能随波逐流,渺无归处。而人一旦选择了自身的终极关怀,就等于给生命航道设置了目标与方向,就不会感到生存的盲目与无意义,从而能在不断追求“终极关怀”的实践中超越自我,拓辟出更值得自我生存的新境遇。欧洲近代继康德之后的思想巨匠黑格尔为人类建树起“整体主义”的终极关怀。围绕这一“关怀”,他探讨了人
4、生价值不可回避的三大课题:人类终极关怀的依据何在?谁是终极关怀的主体?怎样实现人的终极关怀?马克思正是在接着对这三大课题的再思考中,批判性地吸收并超越了黑格尔思趣中的人类意义(扬弃其阶级意义),才创立了人类终极关怀的理论新高峰。一、人类终极关怀的依据何在?黑格尔认为,人类终极关怀的依据在于世界的本原——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实体的绝对精神。他从“个人主义”的始基——个性自由引伸说:任何个人的自由必有其获得的源头,而这源头就是作为绝对精神本质的整体自由。“概念是自由的原则,是独立存在着的实体性力量”(注: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20页。),这就是说,绝对精神既是自由的
5、主体,又是主体外化的实体;它的自由实现通过“主体——实体”的辩证否定运动:一方面,主体在本质上是实体发展的内在动原和灵魂,实体必然要表现为精神主体,这是主体把主观能动性赋予实体发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主体如果不借助实体的运动,就失去了实现自由本质的依托,从而沦为片面的主观性。因此,主体必须通过认识实体和占有实体,才能最终认识和完成自身,这是实体将自身的客观性赋予主体。由此可见,“主体——实体”的运动在质底上是一个整体运动,它表现为:“理念是中心,同时也是边缘,是光明的泉源,在它的一切发展里并不走出它自身,而只是内在并现于它自身。”(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
6、96年版,第23页。)既然绝对精神的自由是以整体自我的形式存在的,那么,人类作为世界本原的产生物,其自由本质的意义当然也只能到绝对精神的整体去引申。这样,人类终极关怀的意境不能不归结为整体主义。马克思的理论认为,人类的终极关怀离不开实践的整体。因为现实的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他们通过自己的意识和劳动认识并改造对象世界,从而实现和完善自己的类生活。劳动与意识在本质上都是人对自身类生活的肯定。意识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而劳动则是这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劳动的对象即是意识的对象,而不是意识前的“自在之物”。劳动由于是人类生活的对象化,因而在自身中规定了它的对象的属人性质。因此,如若把人
7、作为“主体”,把主体的意识与实践(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所建构的对象(自然、社会、历史)作为“实体”,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人的生存与发展同样是由主体与实体构成的“整体”。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人和自然界之间存在着“活动的统一”。这种“统一”并没有消除外部自然的优先性,而只是以具有文化意义的人的活动媒介和提升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即“人不是用一种方式刻板训练出来的自然力,而是一个主体,这种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