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08937
大小:15.7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6
《端午节的习俗及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端午节的习俗及内涵 端午节的习俗及内涵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亦称“端阳”“天中节”、“女儿节”、“诗人节”、“龙船节”、“解粽节”、“地腊节”、“蒲节”、“重五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日本的端午节即传自中国。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较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六种:一是纪念屈原。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是百姓中最流行的说法。二是纪念介子推。《琴操》曰“介子绥割腓股以啖重耳。重
2、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子绥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三是纪念陈临。《初学记》卷四引三国谢承《后汉书》曰“:陈临为苍梧太守,推诚而理,导人以孝悌。临徵去后,本郡以五月五日祠临东城门上,令小童洁服舞之。”四是纪念曹娥或伍子胥。三国邯郸淳写的《曹娥碑》“: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汉安二年五月时迎五(伍)君(宋章樵注:伍子胥为涛神)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五是祭图腾龙。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端节的历史教育》联系了《说苑奉使》《
3、战国策赵策》所记的吴越之民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推论出吴越民族在五月份日照最长的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距今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六是夏至的演变。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有夏至食粽的习俗,隋人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亦云龙舟赛为夏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时值春夏之交,其习俗活动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采药祛病、驱毒避邪端午节时值阴历五月,气候潮湿多变,此时人体免疫力最低,也是瘟疫流行的季节。鉴于五月多禁忌,民间便相应产生了许多防瘟避疫的习俗。《养生要集》曰“:味苦,小温,生汉中南郑山谷,五月五日采
4、之。”孙思邈《千金方》记载“:(五月)五日取葵自微炒为末,患淋者食前温酒服一钱,立愈。”另外,《艺文类聚》卷四引《夏小正》曰“:此月畜药,以蠲除毒气也。”人们为了顺利度过这个恶月,采药来驱除毒气。兰草在古代民俗观念中有避邪的功效,以兰草煎汤沐浴是古代一种常见的祛病方法。江苏《如皋县志》“:端午采泽兰煎汤沐浴,昔人所谓浴兰汤者是也。”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说“:香兰乃香草,能辟不祥。”在门上悬挂艾菖,是另一种驱邪的方法。《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二)保生护
5、命、爱国为民避兵灾是端午节的另一节俗。历代的战争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因此,人们在端午节的各种活动中对避兵灾寄予了理想。《荆楚岁时记》谓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即指五彩丝有避兵灾的用途,故五彩丝亦名“辟兵缯”。晋葛洪《抱朴子杂应》说“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可以避五兵。在《仙药》篇中又谓在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万岁蟾蜍“,阴乾百日,以其左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这些带有超现实性质的理想,其实寄予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 (三)龙舟竞渡,追思先哲
6、龙舟竞渡活动是将端午节推向高潮的节目,宋代词人杨无咎《喜山溪端午有怀新淦》词云“: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到了汉末魏晋之时,关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吴越传说是为了纪念军事家伍子胥;会稽人以此日纪念孝女曹娥;山西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忠义之士介子推。《荆楚岁时记》言“: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该观点认为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由于屈原的情操为人敬仰,此说很快取代了其他诸说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将节日习俗
7、与历史人物的纪念联系起来,端午节的意义便在防瘟避疫的基础上,增添了祭祀屈原、追思先哲的新义,使得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