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温度对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收缩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温度对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收缩的影响小组成员上官兴星张树琼李鸣谢哲臻(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5级生科二班)一、实验目的了解温度变化对肌肉收缩变化的影响,以及一些时期的肌肉收缩情况;二、选题依据1、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其特有的生理特征。在现行的教材和实验教材中是将肌肉标本用任氏液湿润,保持其活性,测定肌肉的收缩能力,并测定肌肉的收缩能力随刺激强度的改变和刺激频率的改变而发生的变化状况。但是温度的变化对肌肉收缩产生的影响如何?在现行的实验教材中并无介绍,对此的研究也不是很多[1]。本文主要通过不同温度任氏液对肌肉收缩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引起肌肉
2、收缩能力的最适温度。2、人的躯体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为动力的杠杆运动。骨骼肌的收缩能力是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骨骼肌的收缩能力以及长时间运动时骨骼肌疲劳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运动生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2–6]。为探讨温度对肌肉收缩能力的影响过程中舒张期和收缩期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本实验采用蟾蜍离体的神经干——腓肠肌为研究材料,观察了不同温度任氏液对接受连续刺激的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以期能为运动训练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7]。三、实验材料动物蟾蜍4只实验仪器与药品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子、玻璃解剖针、手术刀、粗剪刀、毁髓针),任氏液、小
3、烧杯6个、酒精灯、石棉网、滴管、多道生理记录仪、机械一电换能器、温度计、电刺激器,粗棉线、纱布。四、实验操作(一)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做2个标本备用)1、破坏脑脊髓2、剪除脑脊髓3、剥皮4、分离标本为两部分5、游离坐骨神经6、分离腓肠肌7、标本的检验(二)将做好的标本与多道生理仪和机械一电换能器连结好,并调节好标本高度,使之垂直处于一拉直状态。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
4、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三)实验项目:1、接好电源,并调节好多道记录仪的灵敏度与刺激器,用等于室温的任氏温润标本,防止干燥,打开开关,观察室温刺激下标本的反应情况,在多道仪上记录下收缩强度。实验参数设置:50mm/s2、停止刺激30秒钟后,分别用温度为10℃、15℃、20℃、25℃、30℃、35℃的任氏液不断滴在肌肉上,使肌肉温度有所改变,保持湿润,并分别用同步
5、骤1中相同电刺激标本,观察肌肉收缩在多道记录仪上所分别记录下的图象。3、以上所有记录肌肉的收缩速均用相同的记录速度,比较六个不同温度下肌肉最适刺激强度、收缩持续时间及强度变化情况。(以上所有记录肌肉的收缩纸速均用20mm/s的纸速)(四)重复实验按上述实验方法重复实验2次。五、注意事项1、不同项目间应有一定时间间隔,使肌肉恢复正常;2、电刺激最好用连续刺激,以减小误差;3、用高于室温温度的任氏液滴在肌肉上后应立即加上电刺激,防止温度下降,影响实验结果。4、每次时间间隔期,可以不停止多道仪,可用它来检测肌肉是否恢复正常。六、实验预期1、肌肉对温度变化有些敏感。肌肉变暖
6、使它对刺激的反应更快和更强。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潜伏期也变短。降低肌肉温度产生相反的效果,收缩减弱以及所有的时相都延长,这主要是由于粘度的变化。2、但温度高于25℃后,肌肉对刺激的反应逐渐降低。升高温度情况下所绘出的图像振幅要大些,降低温度情况下图像振幅小一些。20℃—25℃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
7、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肌肉对刺激的反应最佳。3、该实验结果即温度对肌肉收缩速度的影响符合范特霍夫氏定律,该定律表明温度每升高10℃,作为肌肉收缩基础的化学反应的速度增加2-3倍七、实验结果(一)实验原始数据(见附图1——附图39)(二)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室温(18℃)下三组标本的最适刺激分别为:0.19V、0.11V、0.1V.表1不同温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数据汇总数据组温度(℃)最适刺激强度(v)潜伏期(ms)收缩期(ms)舒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