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doc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doc

ID:17767495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5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doc_第1页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doc_第2页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doc_第3页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  [摘要]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有重要影响。本文将非正式组织理论运用于高校组织的管理实践,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特征和对正式组织的影响,并最终提出了发挥非正式组织在学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控制其消极作用的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非正式组织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它是指人们之间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自然形成的、凭感情联系起来的一种非正式体系。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

2、具有经历的相似性、价值观的趋同性、兴趣爱好的一致性和需要的多层次性,当正式组织——班级、学生会、团支部等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时,就会自发地形成非正式组织。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大致有以下5种类型。  (一)学术型。高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促进专业发展而自建协会,举办沙龙,这种独立于班集体之外、面向全校开放的带有浓厚学术气氛的组织就是学术型非正式组织。该类型组织使学生在通过正式组织学习知识之余,还可以接触和学习自己感兴趣

3、的各类学科知识。如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所描述的那样,“一大群学识渊博的人……,通过熟悉的沟通渠道……,共同调整各自钻研的学科的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磋商,互相帮助”[1]。其中提到的“沟通渠道”就包括学术型非正式组织。  (二)信仰型。以成员间理想、信念、志向的相同为基础而建立的非正式组织。其成员相对成熟,思想健康向上,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高的理想抱负,一般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如“党章学习小组”、“马列学习小组”等。这类非正式组织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

4、线和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渠道。  (三)情感型。以个性相近、经历相似、心理相容、情感相通为基础而建立起来。成员之间感情色彩比较浓厚,相互间比较信任,讲义气,重感情[2]。这类组织一般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地域色彩,极易演化成男女之间的恋爱或带有哥们义气的小圈子。  (四)兴趣型。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建立。其成员来源广泛,相对固定,多为校园课外活动的活跃分子,组织活动内容明确,活动时间有规律,易受社会潮流影响。  (五)对抗型。那些自以为在组织活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某些心愿不能如愿、违反

5、校规校纪受到批评或处分的学生,容易纠集在一起,对抗学校的各项管理[3]。如表现为同时逃课、同时不参加集体活动,或者是欺负低年级同学、打架斗殴等。这种非正式组织对集体建设和学生个人的发展危害性极大。4  另外,根据非正式组织的不同性质,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积极型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对学风校风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中间型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有的是一致的,有的是不一致的,可能为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正面影响,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消极型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和正

6、式组织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会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问题[4]。    二、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一)成员的高素质。成员都是大学生,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素质较高。这一特征,使得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便于引导,比一般非正式组织更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二)活动的开放性。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是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选择的需要而产生的,其组织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其活动的主办者和参加者都是学生自己,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活动的大门永远对学生敞开[5]。一个大学生可以成为多个非正式组

7、织的成员,一个非正式组织也可以跨越班级、年级、专业、院系而存在。  (三)形成的自发性。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是以相近的心理特征为前提,以同级别的心理需求为凝聚力的。它是由学生自发而形成的组织,因而没有正规的组织形式和章程,其主要功能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共同心理需求。  (四)发展的持续性。一般来说,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发生变化时,其组织难以维持。但高校学生的非正式组织,核心人物发生变化,很容易产生新的核心人物,其组织往往可以继续维持下去[6]。    三、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    (一)积极

8、作用  1.满足需要。非正式组织是自愿性质的,其成员是自愿甚至是无意识地加入的。高校大学生原来在中学都是佼佼者,进入人才荟萃、高手林立的大学以后,在班级等正式组织中一些学生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失落感、压抑感油然而生。为了摆脱这一窘境,他们转而参加能为其提供施展才华舞台的非正式组织,帮助他们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大学生远离父母,在非正式组织中可以消除孤独感,满足他们“爱”与“被爱”的需要。从他们加入某个非正式组织这个事实本身,就可以满足他们“归属”、“安全”的需要[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