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化自信论文

浅谈中国文化自信论文

ID:17761792

大小:17.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5

浅谈中国文化自信论文_第1页
浅谈中国文化自信论文_第2页
浅谈中国文化自信论文_第3页
浅谈中国文化自信论文_第4页
浅谈中国文化自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文化自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文化自信论文  导语:“文化”一词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颇具多义性和模糊性的概念之一,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浅谈中国文化自信论文文章,仅供参考!浅谈中国文化自信论文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思想的导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和引领。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可以说是“三个自信”的坚固底色。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一词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颇具多义性和模糊性的概念之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在西语中,“文化”最初有耕种、培

2、植之义。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文化”一词才逐渐脱离了其最初含义而具备了知识、精神等现代性的意义。关于文化的定义,可参照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EdwardBurnettTylor)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①这个定义将“文化”等同于“文明”,他所关注的不是文化的具体内容,而是强调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价值、信仰、精神等的总和。从这个角度看“文化自信”,宏观而言,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可和自豪感;具体而言,文化自信是指一

3、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理想的一种崇尚、一种坚守。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就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有深入的分析和科学的阐述。马克思在肯定以道德、观念等形式出现的文化必然为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前提下,也强调前者对后者的“反作用”。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将文化与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关系清楚地表述为:“权力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②。马克思认为一个由旧社会内部成长起来的新社会在各方面会存在一些旧的事物,而比如一些旧的文化很可能会形成某种阻碍作用,即文化对于一个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马克思还强调文化对于个人的改造作

4、用,1871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未来社会的实现在客观上“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③,这其中必然包含一种因社会变迁导致并且需要的文化的改造,不可否认,文化在“化”人和育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时代境遇。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整个世界的格局在逐步转变,西方国家曾经所拥有的一些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被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所消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定时期内,西方国家在整个世界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对于中国来说,未来的机遇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大得多。诚然,自XX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很多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以个人主

5、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产生了怀疑,这对打破长期以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是一次难得机遇。  从国内看,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文化方面的建设。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④,毛泽东强调当时的任务是把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邓小平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坏会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的好坏,“两个文明”都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⑤;江泽民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

6、国力的重要标志……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⑥,即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必然包括文化软实力;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⑦;习近平在访问欧洲时指出要对自身的文化保持“自信、耐力、定力”,另外,XX年9月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判,就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文化对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更加密切。不

7、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和思想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思潮之间的交锋也更加激烈。西方通过电视、电影、论坛等方式公开否定并虚无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意识形态特别是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等思潮的直接或间接的渗透,对中国来说是一种亟需重视的挑战。因此,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对于自觉积极地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