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

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

ID:17760649

大小:16.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_第1页
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_第2页
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_第3页
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_第4页
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 摘要:浅析国内建筑工程设计领域存在的弊病,阐述了国内建筑设计需要优化的原因,结合国外工程设计领域的成熟经验,提出国内在建筑工程设计中需要采取的措施,以提高建筑设计质量,从而增强国内建筑行业的生命力。    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

2、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  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  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政府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

4、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议;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

5、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  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

6、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  1)健全设计竞争机制。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招标时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应设立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2)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主体作用。设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复杂的设计工作,每一步设计质量控制,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设计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千

7、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充分发挥其在设计过程中的主体作用。3)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多数人认可的激励制度,严格按制度执行;激励制度应与考核制度结合起来,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实时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