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5954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政治台湾问题毕业论文 台湾新电影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政治台湾问题论文题目:台湾新电影研究综述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台湾电影始终是中国电影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兴起的“新电影”运动对两岸三地现代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对台湾新电影研究的日益丰满,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台湾新电影研究综述 虽然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独立发展,台湾电影始终是中国民族电影范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共同根植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随着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
2、繁,台湾电影逐渐进入大陆学术界的研究视野。在台湾电影历史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台湾新电影作为一股电影革新力量因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影响力而倍受关注,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学术界关于台湾新电影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本文意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概念界定 “台湾新电影”一词最早用于宣传故事片《光阴的故事》,后来为评论界接受并袭用,特指台湾电影史上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及其创作的指称。这些创作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当时台湾的主流电影不同,从而形成了某种革新的气象,并一度在影评人和部分观众中受到肯定,推动了台湾电影在一
3、定范围内逐渐与旧的制作理念、旧的生产模式、旧的题材与类型、旧的电影语言等分道扬镳,加快了台湾电影的现代化进程。具体而言,台湾新电影以1982年《光阴的故事》问世为起点,至1987年初《民国七十六年台湾电影宣言》的发表告一段落,代表导演有侯孝贤、杨德昌、陈坤厚、王童、张毅、陶德辰、万仁、曾壮祥、柯一正等十几位,电影作品计五十多部。此后,侯孝贤、杨德昌、王童、万仁等新电影导演间或有作品问世,有学者同样视它们为新电影的成果,但笔者将台湾新电影仅界定于1982年到1987年,之后这些导演的作品不纳入研究范围。这批作品的导演背景、创作主题、
4、叙事方法、镜头语言、整体风格等都有一定聚合性,形成了某种整体。 二、研究范围 台湾新电影出现于1982年,考虑到学术研究的滞后性,本文搜集文献时将时间限定为1985年1月到2010年12月。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以“台湾新电影”为关键字进行主题相关搜索,共得出相关论文78篇,以这78篇为核心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这些论文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中的论文,如贾磊磊在《电影艺术》中的《台湾新电影的叙事与阅读》、孙慰川在《当代电影》中发表的《台湾新电影运动评述》、张会军等人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发表的《台湾新电影中摄影
5、造型空间的特点》等;另一部分是国内高校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如武汉大学张琼的《台湾新电影研究》、浙江大学金淑兮的《论侯孝贤电影的诗性气质》等。 其中硕士、博士论文共14篇,占17.95%,期刊论文共64篇,占82.05%。 以五年为时间段划分,可以得出:1985年到1990年9篇,1990年到1995年3篇,1995年到2000年6篇,2000年到2005年9篇,2005年到2010年51篇,占65.38%。关于台湾新电影集中的研究主要还在近五年。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并将文献资料和具体影片资料
6、相结合。 四、台湾新电影的研究内容 (一)对台湾新电影主题、题材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海内外台湾电影市场萎靡,银幕上充斥着各种低俗的言情片、武打片、琼瑶式的文艺片。作为一股革新力量,台湾新电影从题材和主题开始就有别于传统电影。对于台湾新电影主题和题材的研究是新电影研究领域中所占比例很大的一块,这是新电影究竟表现了什么的问题。 这些研究多将台湾新电影主题进行分类。如陈文峰的《八十年代台湾新电影一瞥》、张燕的《反叛传统的辉煌—台湾新电影初探》、张琼的《台湾新电影研究》等,这些研究都将台湾新电影的题材进行归纳总结,分类标准
7、有一致性。具有代表性的是陈飞宝的《论台湾新电影》,他将台湾新电影主题具体归纳为五个方面:个体记忆的成长、底层阶级的生活、女性主义题材、大陆移民的中国情结,批判殖民主义经济文化对台湾的影响。 一部分文献侧重于研究台湾新电影中具体某一种类型的题材,如吴亚明的《台湾新电影运动中的女性电影初探》以及石伟的《台湾新电影中女性形象之初论》主要研究台湾新电影中和女性主义相关的题材,并在如何塑造女性电影和新电影中女性形象分类方面做出了建设性探讨;于丽娜在《青春物语——台湾新电影中的青春视角》一文中则侧重分析了新电影中个人成长记忆的青春题材。
8、还有一部分研究则重点突显台湾新电影主题的写实性、反思性以及人文关怀性,学者都普遍认为台湾新电影注重描述当下社会现实,对底层人民和弱势群体注入人文主义关怀,并对社会变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如孙慰川在《论当代台湾电影写实主义美学精神的递嬗》一文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