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集体备课) 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集体备课) 2

ID:17743432

大小:8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5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集体备课) 2_第1页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集体备课) 2_第2页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集体备课) 2_第3页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集体备课) 2_第4页
资源描述: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集体备课)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寻甸一中集体备课教案(2014—2015学年上学期)年级:高一学科:地理周次:第四周授课时间:2014年9月22日至9月25日课题: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课时)主备教师:赵禹审核教师(组长):杨应福寻甸一中教研室制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力作用的基本知识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3、理解褶皱,断层的形成4、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二)、过程与方法全班同学讨论,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上沧海桑田变化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

2、度。2.通过地貌景观图片的欣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力作用和构造地貌2、教学难点: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三、教学过程(按“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引1】教师:地壳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还有哪些形式?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5分钟)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地球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高山削低,盆地填平,是地表趋于和缓。【动1】:知识窗“板块构造学说”(

3、5分钟)结合图片“六大板块示意图””(学生思考),完成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全球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2.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较活跃;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3.(1)板块张裂——裂谷或大洋中脊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2)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高大的山脉(教师精讲)(5分钟)1、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2、台湾和日本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3、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4、安第斯山是南极洲板块

4、和美洲板块碰撞产生的。【引2】: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那么必然会在地壳的岩层中留下一些痕迹。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被称为地壳运动的“足迹”。最常见的有褶皱和断层。(2分钟)【动2】学生阅读教材,(10分钟)地质构造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关系)地貌4类型未侵蚀侵蚀后褶皱常形成高大山脉褶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山岭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谷地槽部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断块山,裂谷或海洋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实际应用找石油、天然气找地下水工程建设隧道

5、隧道、水库 地质构造 背斜向斜背斜 避开断层【展】:每组抽一名学生上前台展示以上空处的答案,每空1分。(2分钟)【评】:学生互改,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并结合教材进行精讲。(6分钟)1、判断背斜还是向斜,看连续岩层(未侵蚀)的弯曲方向。2、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4、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5、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5、、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6、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

6、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考】:在白板上展示出一下题目,学生当堂检测(10分钟)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1)写出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B4CD。(2)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中,距离在缩短的是,原因是处在板块边界(生长或者消亡)。(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处在两大板块之间,它们是和。2、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E五处,属于背斜的是。(2)从地形上看,C处是山岭,原因是。(3)泰山、华山的成因类型与图中的相似,渭河谷地的成因类型与图中的相似。(4)图中CD两地宜修建地下隧道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是。四、板书设计:三、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

7、)内、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内力作用1、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2、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1)、褶皱:背斜和向斜(2)、断层(3)、地质构造的意义五、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