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29052
大小:74.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05
《青岛市城市规划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岛市城市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应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根据建设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青岛市人民政府1994年第29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一九八四年一月五日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进行修订。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2、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8、《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9、《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及其调整补充意见 10、《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5年-2010年)》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重视自然人文环境、节约土地淡水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效能,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保护自然风貌、建设国际名城”的原则,把青岛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吸引辐射能力、较高的环境质量
3、、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空间。 第四条规划期限为1995年-201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00年,远景规划展望至二十一世纪中叶。 第五条城市规划区的范围确定为青岛市市区和青岛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因城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总面积为1946.2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市区面积1316.27平方公里,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为629.95平方公里。 第六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必须按照总体规划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区外市域范围内的规划和建设应以《青岛市城市总体
4、规划》为指导。第二章城镇体系 第七条青岛市行政区域由市区的七个区和五个县级市组成,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发展战略是:继续完善“一个中心城市和五个次中心城市”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吸引辐射作用,强化次中心城市的分工协作职能,相对集中地发展重点城镇。 第八条城镇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把青岛市建成一个城镇布局结构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城镇网络体系。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
5、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 第九条市域规划人口规模2000年控制在720万以内,2010年控制在75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2000年达到50%,2010年达到60%。 第十条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一般城镇四级。中心城市1个,
6、次中心城市5个,重点城镇37个,一般城镇91个。 第十一条中心城市以青岛市市区为主组成,是青岛市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次中心城市以青岛市行政辖属的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市市区为主组成,其中: 即墨──规划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规划主体功能为吸收中心城市工业扩散,重点发展机械、传统工艺品制造和对外贸易,建成一定规模的商贸集散中心。 胶州──规划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规划主体功能为利用交通便捷、乡镇企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建材、食品加工和仓储运输业。 胶南──规划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
7、,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规划主体功能为加强纺织机械工业,加快发展食品饮料、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化工、修造船及旅游度假业。 平度──规划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规划主体功能为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矿产建材行业,以及历史文化旅游业。 莱西──规划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规划主体功能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化肥工业等。 重点城镇以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周围的重点发展的建制镇驻地组成,规划城镇人口规模3~5万人,为地域城镇发展的集聚增长点。 一般城镇以现有建制乡镇驻地为主组成,规划城镇人口规模1万人左右,为促进
8、城乡协同发展的纽带。 第十二条城镇体系生态环境规划形成以“山、水、路”为构架的空间布局。即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