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教案

《秦晋肴之战》教案

ID:17712889

大小:19.8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5

《秦晋肴之战》教案_第1页
《秦晋肴之战》教案_第2页
《秦晋肴之战》教案_第3页
《秦晋肴之战》教案_第4页
《秦晋肴之战》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晋肴之战》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秦晋肴之战》教案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思考:《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是什么意思?初中时学过选自《左传》的什么课文?  明确:“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二、“殽之战”发生的背景: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有时结盟,有时开战。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后来秦穆公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献公的儿子——流亡在外的重耳,并支持他回国取得政权,重耳也就是晋

2、文公。“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秦穆公却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由于晋文公强调不要忘记秦穆公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一旦文公去世,这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由此可见,在这场战争中,秦晋双方都无正义可言,正义只属于郑国。  三、研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1—4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明确:根据是他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

3、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httP://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  ②思考: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写了秦穆公的一“访”一“辞”一“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性格。在这一段里,两个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蹇叔谋深虑远,忠君忧国,倔强敢谏;秦穆公则利令智昏,刚愎自用。  (二)学习课文5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  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

4、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②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  三、布置作业:  1.读译课文1—5段,熟悉内容,理清脉络。  2.预习课文6—10段。  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研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6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商人形象。当发现祖国遇到危难时,弦高立即舍弃私利为国解忧。他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两个方面:①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来犒劳秦师,一方面又迅速派人回国

5、内报告。②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军主帅说出一段貌似谦恭、实则强硬的言辞,很符合一个“使者”的身分,使秦军对郑国早已准备与之周旋深信不疑。  (二)学习课文7、8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皇武子的话有什么弦外之音?  明确:皇武子对杞子等人说的话是一段颇为婉转、很有分寸而又字挟风霜的外交辞令,貌似客气的话语中暗示已窥破了秦的阴谋,是语带嘲笑的逐客令。  ②思考:为什么略写“灭滑”?点一下又有什么深意?  明确:“灭滑”是秦军袭郑的直接后果,无关殽战的成败,所以只点了一下,但也可以由此充分看出秦军的贪残。孟明在被动的情况下乘虚灭滑,不使秦军“勤而无所”获,也反映

6、了他作为秦军统帅的才能。  (三)学习课文9、10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本段写先轸与栾枝的争论,实际上还暗写了哪一个人?  明确: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说明晋国在战前作了战略辩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从,与秦穆公的独断专行、不听劝告形成鲜明的对比,教案《》。  ②思考:本段哪些内容再次印证了蹇叔的预见?  明确:蹇叔早就断定“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晋国的军事讨论就印证了这点。原轸主张伏击秦师的道义上的根据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这恰恰从道理上与蹇叔说的“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呼应。晋“败秦师于殽”,不仅直接证实了蹇叔“御师于殽”的推断的正确性,也证明

7、他的劳师远征,“师劳力竭”的观点是正确的。  三、布置作业:  1.复习6—10段,预习11—14段。  2.多义词归类。  三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研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11—13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本段与上段反映了先轸怎样的性格?  明确:先轸坚定地站在晋国的立场上,深刻认识到放虎归山的危害性。他义愤填膺地感慨晋“亡无日矣”,他忘了君臣之礼,直呼文嬴为“妇人”,他先是“怒”,后是“唾”,他的忠直之心、刚烈之性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