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doc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doc

ID:17711389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4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doc_第1页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doc_第2页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作者:毛新峰祝跃明金中高赵育英【关键词】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病症,可为炎症、淋巴结瘤、结核和转移等病变的表现之一。正确区分这些病变,对临床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者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病变CT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11~84岁,平均56岁。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28例,恶性淋巴瘤5例,淋巴结结核8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3例,化脓性淋巴结炎2例。临床表现除1例吞咽异物感外,其余均以颈部肿块为就诊原因,其中伴有发热2例,局部疼痛或压痛

2、6例,近期曾有盗汗1例。  1.2检查方法采用16排东芝AquilionCT机作颈部平扫加双期增强。常规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颅底至胸廓入口。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后加增强,增强时从肘静脉高压注射欧乃派克80~100ml,注射速率3m/s,扫描参数120kV,150mAs,准直0.5mm×16/1mm×16,螺距15,速度0.5s/圈。双期扫描动脉期延迟25~30s,静脉期延迟65~80s。  1.3诊断标准按照国际通用七分区法对检出的淋巴结进行分区记录[1]:Ⅰ:颌下和颏下淋巴结;Ⅱ:颈内静脉链上组淋巴结;Ⅲ:颈内静脉链中组淋巴结;Ⅳ:颈内静脉链下组淋巴结;Ⅴ:颈后三角区淋巴结;Ⅵ:中央区

3、淋巴结;Ⅶ:上纵隔淋巴结。  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标准[2]:在CT扫描一旦发现气管食管沟内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变性淋巴结,但颈部Ⅰ~Ⅵ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15mm,纵隔(Ⅶ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10mm为诊断标准。  2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多发生于Ⅱ~Ⅳ区,和原发肿瘤部位有关;本组28例淋巴结长径/短径(L/T)<2的24例(85.7%);颈部淋巴结结核好发于Ⅲ~Ⅴ3区,以颈静脉链中、下组及颈后三角组为多见,本组8例淋巴结长径/短径(L/T)>2的7例(87.5%);淋巴结瘤为多个部位,多组淋巴结受累,本组5例淋巴结(L/T)均<2(100%)。化脓性淋巴结炎、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好

4、发于I区。 见表1。  表1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略)  3讨论  CT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淋巴结各个分区,确定有无肿大淋巴结,以良好的强化质量来评估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内部结构和周边形态改变,对颈部淋巴结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CT常可根据以下几点作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1)大小:淋巴结的大小是评价颈部淋巴结的最基本的标准。CT在测量淋巴结大小方面具有优越性,尤其对强化明显的淋巴结。大多数学者[1]以淋巴结的长径10~15mm为标准,亦有以淋巴结的短径8~10mm为标准者[3],经统计学处理两个诊断标准有显著差异。作者以Ⅱ、Ⅲ

5、、Ⅳ区肿大淋巴结直径≥15mm,其他区域直径≥10mm为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6.7%,诊断失误滤在10%~20%。作者认为若以较大径为诊断标准则可提高其特异性,但降低其敏感性,反之,若以较小径为诊断标准则可提高其敏感性,降低特异性,所以任何以大小作为诊断标准均有假阳性、假阴性可能。有学者提出不论淋巴结的大小,只要淋巴结内部密度有改变且边缘较清晰者均应判定为转移淋巴结。(2)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为颈部最常见的淋巴结病变,以中、老年男性多发,可发生在单侧或多侧,双侧多见,颈部Ⅱ~Ⅳ区为好发区,此区发生率约92%,与原发肿瘤有关,最多见为鼻咽癌、口咽癌

6、和甲状腺癌,其中咽后、颈后三角区为鼻咽癌的特征性部位;甲状腺癌常见于Ⅲ、Ⅳ区,且可发生气管食管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瘤在颈部淋巴结病变第二位,发病年龄、性别无差异,以非霍奇金病常见,常以双侧或多侧、多区、多个淋巴结受累为主要表现,本组病例中各区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颈部淋巴结结核多为结核杆菌经淋巴通路感染而成[4],好发于年轻女性,常位于单侧或多侧多区,可以侵犯颈静脉周围和后三角区,本组以Ⅲ~Ⅴ区受累多见,尤其Ⅳ区+锁骨上区明显,约占75%;淋巴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往往合并咽喉炎、扁桃体炎和头面部皮肤炎症,Ⅰ区为好发部位。(3)形态:有学者[7]提出增大淋巴结的最长径与短径之比>2为

7、正常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而<2时则提示为淋巴结转移。本文采用此标准,其特异性为86.5%,准确性为85.4%。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易融合,本组发生率71%,其中1例直肠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出现钙化;淋巴瘤常多个融合成团块状,本组5例中有4例融合,钙化少见;淋巴结结核钙化常见,本组8例3例出现钙化,呈斑块或蛋壳样钙化,3例出现融合改变;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往往呈单个肿大淋巴结,融合、钙化少见。(4)边缘:转移性淋巴结轮廓表现为清晰或模糊,本组328例清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