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10963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4
《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关键词】纤维囊性病;乳腺/中医药疗法;消癖饮;大膏药 0引言 为了观察中药内服治疗或单纯中药外敷治疗或内外合治等三种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水平,我们采用中药消癖饮水煎服或单纯用大膏药外敷患处或上述两种方法联合的内服外敷法等三种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体会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院199903/200503门诊病例300例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效常规》[1]中乳癖的诊断依据,配合乳腺彩色B超检查除外其他病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内服)和对照2
2、组(外敷).治疗组100例,年龄15岁~53岁,其中15~40岁74例(占74%),41岁~53岁26例(占26%);病程1mo~22a,病程<3a者76例(占76%);乳房单侧患病36例,双侧患病64例.对照1组100例,年龄13~51岁,其中15岁~40岁73例(占73%),41岁~53岁27例(占27%);病程1mo~21a,病程<3a者77例(占77%);乳房单侧患病38例,双侧患病62例.对照2组组100例,年龄13~52岁,其中15~40岁75例(占75%),41~52岁25例(占25%);病程1mo~22a,病程<3a者
3、78例(占78.%);乳房单侧患病37例,双侧患病63例.3组病例年龄、病程、病情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内外合治治疗组口服消癖饮(元参、夏枯草、猫爪草、山慈姑、莪术、柴胡、香附、青皮等),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于饭后服,连续服30d为1疗程,月经期酌加补肾补气药,如兔丝子、黄芪、补骨脂,鹿角霜内服.并于月经周期第14日起用中药大膏药(主要成分红花、生川乌、生草乌等),外敷乳腺增生疼痛、肿块部位,连敷14d为1疗程.对照1组用辨证方法内服消癖饮治疗,连续服30d为1疗程;对照2组用大膏药外敷乳腺增生
4、疼痛、肿块部位,30d为1疗程.全部病例连用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 2结果 治疗组100例,治愈76例,好转2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6%.对照1组100例,治愈33例,好转41例,未愈26例,总有效率74%;对照2组100例,治愈20例,好转53例,未愈27例,总有效率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口服消癖饮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大膏药外敷过程中有6例发生接触性皮炎,停药后自行消失.对全部治愈病例追踪观察32mo,无复发.治疗组全部病例治疗前后测定黄体期血清二醇(E2)、
5、孕酮(P)、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泌乳素(PRL)等,结果显示治疗后PRL明显降低(P<0.05).而P,T明显回升(P均<0.05),FsH,E2和LH改变不显著(P均>0.05,表1).表1治疗组治疗前后黄体期血清各项指标变化比较(略) 3讨论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本病病机复杂,中医认为以冲任不调为发病基础,肝气郁结为诱因,痰瘀互结为结果[2],西医认为病理上与内分泌紊乱,雌性激素分泌过高有关,单纯西医除了主张手术治疗及用激素治疗外,无特异性治疗.中医治疗本病有独到之处,不仅方
6、法多样,而且远期疗效好,但从上述三种治疗方法比较看,单一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采用综合疗法,内外合治,标本兼顾,发挥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疗效最佳.治疗组治愈率达76%,总有效率96.%,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乳腺是性器官,直接受卵巢雌、孕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的生理增生和复原.当过度增生和复原不全时,就形成本病[3],本研究通过乳腺靶器官的变化,根据性激素的周期变化,用中药调整激素水平,以达到治疗目的.尤其在月经期酌加补肾补气之药更能补肾填精,获得满意疗效. 内服消癖饮既能疏肝理气散结治其标,又能调摄
7、冲任治其本;消癖饮中柴胡、香附、青皮疏肝行气止痛,现代药理能促进局部循环作用,夏枯草、猫爪草能化痰散结,莪术、山慈姑能通乳络散结,现代药理有抗乳癌作用,元参、清热散结,月经期间加服的鹿角霜、补骨脂能补肾壮阳,调理冲任,现代药理有性激素样作用,诸药合用,在不同的阶段用中药调节性激素水平,提高靶器官对内源性黄体素的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外用大药膏直接作用于乳房肿块,使药物经皮吸收,发挥局部解毒散结、活络祛瘀,通络止痛之功能,一方面能直达病处,另一方面通过经络气血作用调节乳房功能,促进乳腺增生复原,且膏贴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故内
8、外合治疗效最优.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市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159. [2]韩明向,田金州.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