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06212
大小:2.62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9-04
《双面钻铣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设计12[1]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双面钻銑组合机床PLC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文雄学号:412312100061指导老师:王昭同日期:二〇一三年十月一日26任务书-1-开题报告-3-摘要-7-关键字-9-第一章绪论……………………………………………………….11.1设计概述…………………………………………………………………………………11.2设计依据………………………………………………………………………………..2第二章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52.1PLC简介……………………………………………………………………
2、…………….52.2双面二工位铣钻组合机床介绍………………………………………………………..8第三章PLC的系统设计………………………………………….133.1硬件系成统的基本构……………………………………………………………………133.2双面二工位铣钻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133.3液压电磁阀动作表及PLC选择………………………………………………………….133.4双面二工位铣钻组合机床的逻辑控制流程…………………………………………..14第四章PLC的硬件系统………………………………………….194.1双面钻铣组合的控制PLC外部
3、接线…………………………………………………..194.2双面钻铣组合的控制顺序功能图(见下图)……………………………………………204.3双面钻铣组合的控制步进梯形图(见附录)……………………………………………214.4元件清单………………………………………………………………………………..22总结………………………………………………………………23参考文献………………………………………………………….24致谢…………………………………………………………….25附录…………………………………………………………….262626任务书学生姓名文雄专业班级机电11.1班指导教
4、师王昭同论文题目双面钻铣组合机床PLC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任务:1.熟悉工艺要求及对电气控制要求2.进行PLC选型,绘制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功能表图。。3.绘制PLC控制系统梯形图。4.绘制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硬件接线图。5.对系统所需的电器元件进行选择,编制元器件明细表。编写设计说明书。要求:1.实现组合机床一次加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2.能进行半自动循环和手动调整操作。3.系统要有必要的电气保护。4.设置必需的照明灯及各种指示灯。26分阶段完成的工作1、2013年7月查阅资料,进行功能设计,完成总体方案的设计。2、2013年8月完成各功能模块的
5、设计,程序编写与程序调试。3、2013年9月完成硬件的安装与调试4、2013年10月完成设计报告的编写5、2013年11月之前完成设计的改进、完善工作6、2013年11月进行毕业答辩系(部)主任意见26开题报告一、课题来源由辅导老师提供二、设计目的和意义㈠研究目的1.了解双面组合机床的工作原理2.分析组合机床的控制电路3.PLC型号选择(分析控制电路,确定需要输入/输出点数,从而选择适当的PLC型号,以满足控制要求)4.画出PLC的外部接线图(包括I/O地址的分配、以及所需的接触器,按钮开关等电器。)㈡研究意义通过对双面铣钻组合机床的研究制作,来实现组合PLC机床的设计
6、,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结合、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设计能力的目的。26普通车床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切削工具,目前采用传统的继电气控制的普通车床在中小企业人大量使用。由于继电器系统接线复杂,故障诊断与排除困难,并存在:触电易被电弧烧坏而导致接触不良,机械方式实现的触点控制反应速度慢,继电器的控制功能被固定在线路中,功能单一灵活性差等缺点。因而造成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率低下效益差,反过来这些企业有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新的数控机床。因次当务之就是急对这些普通车床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由于PLC具有通用性适应性强,完善的故障自诊断能力且维修方便,
7、可靠性高及柔韧性等优点。在可编程序控制器问世之前,继电器接触器在工业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是采用固定接线的硬件实现控制逻辑。如果生产工艺或生产任务发生变化,就必须重新设计,改变硬件结构,这样造成时间和资金的浪费。另外,大型控制系统用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使用的继电器数目越多,控制的体积越大,耗电多,且继电器触电为机械触点,工作频率较低,在频繁动作的情况下寿命较短,造成系统故障,系统可靠性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早在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为了适应汽车型号不断翻新,以求在激烈竞争的汽车工业中占有优势,提出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