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淮河一条线(晨见撰稿)

千里淮河一条线(晨见撰稿)

ID:17696456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4

千里淮河一条线(晨见撰稿)_第1页
千里淮河一条线(晨见撰稿)_第2页
千里淮河一条线(晨见撰稿)_第3页
千里淮河一条线(晨见撰稿)_第4页
千里淮河一条线(晨见撰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千里淮河一条线(晨见撰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千里淮河一条线——记安徽花鼓灯艺术大师陈敬芝(蚌埠市文化局国家一级作曲晨见)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凤台县的花鼓灯班子里有个能把人跳“迷”了的“兰花”叫“一条线”。长大后才亲眼目睹到“一条线”在表演兰花时的迷人风采,并知道了“一条线”就是陈敬芝。在近20年来与他的多次接触中,确实使我受益匪浅。陈敬芝不愧为花鼓灯艺术大师。不但在花鼓灯“兰花”的表演中有着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花鼓灯陈氏流派的表演风格,同时还编创、演唱了大量的花鼓灯灯歌,对花鼓灯的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从他那里学来花鼓歌曾多次用于花鼓

2、灯音乐的创作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从心底感谢这位艺术大师。去年12月在凤台县采风时,中国艺术报综合部主任丁洁约我为陈敬芝写篇介绍性的文章,我又再次走进了凤台县陈敬芝老师的家……陈敬芝老师告诉我:他年已经89岁了,属羊,是己未年生(1919年),曾用名为陈孝恭。他祖上的直系亲属中并没有玩过花鼓灯的人,但花鼓灯班子里有他家的亲戚。幼年时期的陈敬芝非常迷恋花鼓灯,“兰花”那轻盈俏丽的舞步,委婉悠扬的灯歌深深地吸引着他。每当灯班子在他的家乡演出时,他都争先恐后的去看,还经常跟随灯班子跑到离家几十里开外的地

3、方去看花鼓灯。看完之后,总要模仿着跳上一气“风摆柳”、“上山步”,喊上几嗓子花鼓歌。难怪村上的人都说他是个小“灯迷”。陈敬芝出生在凤台县西北陈巷孜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他父亲以务农为生。当过扛活的长工,农闲时还帮农民剃剃头,有时也曾挑着杂货挑子走乡串户,靠着卖点零打碎敲的小杂货,来养家糊口。陈敬芝幼年时就帮助家庭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1931年,淮河的凤台段涨大水。无情的淮水冲出河床,淹没了大片的农田,河中经常能看到漂浮着的人和牲畜、家禽的尸体。大水退去之后,接下来就是瘟疫暴发,不少生命又被夺去。人们为了驱

4、赶瘟疫,大人孩子都敲起了锣鼓。这是淮河人的一种民间习俗,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达到震慑瘟疫、赶走瘟疫,驱邪辟害、宽慰自己的目的。年仅13岁的陈敬芝就在这时候进了他家乡陈巷孜的一个花鼓灯班子,从此与花鼓灯结下了不解之缘。陈巷孜灯班的领班叫陈希广(大鼓架子、也经常打岔伞)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

5、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5。陈敬芝首先拜了演“兰花”的胡贵明为师,同时又博采众长,向陈希广、花庆洪等艺人学习了不少表演技艺。陈敬芝在学艺练功时非常刻苦,田间地头、打麦场、草垛上、沟坎、树林都是他的练功

6、场。陈老师说:初学花鼓灯时,女角不叫“兰花”,叫“腊花”;男角叫“鼓架子”和“伞把子”。灯班子里没有那种传统固定的艺辈,玩灯的演员统称“玩友”。玩友们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农闲玩灯,农忙还不能误了种地。陈敬芝学的是“腊花”。刚进灯班时,名声并不大。但由于他扮相俊美,花鼓灯舞蹈表演阿娜多姿,嗓音天生甜润柔美,花鼓灯歌唱得非常动听,因此深受老百姓欢迎。人称“小蜜蜂”。那时,淮河流域一带凡优秀的花鼓灯班子或有建树的花鼓灯艺人大多都参加过“抵灯”(“抵”实为角逐之意)。这是一个比试花鼓灯技艺高低的活动。哪个灯班招徕的观

7、众最多,即为赢家,反者为败家。如败家不服输,还可以到其他灯班请“红角”(即技艺高超的演员)继续抵灯,直至分出胜负。有一年,在离陈敬芝家乡不远的王集和严郢子的两个灯班子在抵灯。王集灯班子苦于没有能和严郢子灯班中相抗衡的“腊花”,就派人到陈希广的灯班里请来了陈敬芝。陈敬芝凭着他那活泼细腻的舞蹈表演和清脆甜美的灯歌演唱,征服了观众,同时也让对方不得不佩服。他一首接一首地整整唱了一夜。就是那一夜,让陈敬芝在十里八村出了大名。大家记住了这朵“小兰花”。有人还送给他另一个绰号“叶里藏”。意思是说陈敬芝已经是一朵绚丽的鲜

8、花,不过是藏在了叶子里面,没有被更多的人及时发现而已。1933年,凤台县尚塘集的抵灯,是花鼓灯历史上较大的一次竞技活动。它包含了凤台、怀远、颍上等地的40多个花鼓灯班,四、五百人的花鼓灯艺人队伍。陈敬芝是那次抵灯尚存仅有的见证人。连续四天四夜的“激战”,最后以宋廷香(艺名:宋瞎子)一方取胜。据说年轻的陈敬芝当时就在胜方的班子里。频繁的抵灯,也迅速地提升和扩大了陈敬芝的知名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陈敬芝所以能很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