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94233
大小:7.80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4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及策略探索摘要:本文分析了可持续建筑设计发展的背景,以及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可持续建筑设计策略,总结了建筑界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设计策略一、可持续发展与建筑1.可持续发展观产生的背景自从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了重大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用上了电灯,坐上了汽车……但是与此同时,工业社会也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人类居住环境的日益被破坏,大气逐年的变暖……于是产生了人口、能源、土地、建房、环境五大危机。1990年10月后,世界人口总量已经超过60亿,据世界人口基金会统计,平均每秒出生4.3个人,
2、每4天近149万,每年净增8000万。现在人口增长速度很快,预计到2050年人口如果控制的好,可望控制在100亿左右,否则可能达到120亿,甚至更多。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一个现代人的出生、成长、学习、工作等所涉及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的增长,必然连锁反应地出现能源、土地、建房、环境的危机。所以,人类必须要自控,来抑制人口的增长。自然灾害不断的发生,环境的破坏,战争的发生……导致人类生活质量日益下降。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2.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针对资源与环境,可以理解为保持或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和资源基础的完整性,意味着使自然资
3、源能够永远为人类所利用,不致于因其耗竭而影响后代人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完整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1.可持续发展需要审计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力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从而减少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2.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而社会进步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减少自然
4、资源的耗竭速率,使之低于资源再生速率。3.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方面,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不可缺少的存在方面。4.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生态系统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与资源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了它们应当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也是可以统一、协调的。3.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officia
5、llyestablishedonJuly1,2013,Yibincity,formerlyknownasthebus,integratedoriginalrongzhoubuscompanyinYibincityandMetrobuscompany,formedonlyinYibincityofaState-ownedpublictransportenterprises,thecompanyconsistsofoneortwo,thirdDivision.Integrationofpublictransportservicesisnotyetestablished生态建筑、绿色建筑
6、和可持续建筑,是现代社会建筑界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其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从定义看来,生态建筑是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建筑,重点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建筑与环境等关系,切入点是生态平衡;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消耗最少地球资源和能源,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切入点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建筑是指自然资源减量循环再生、能源高效优化组合、人居环境健康安全、生态系统平衡运行的建筑,切入点是资源、能源循环再生。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造、运营和拆除的全寿命期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持续建筑应当立足于综合环境效益的提高,
7、提供给人们一个经济、舒适,具有环感与文化感的场所。可持续建筑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基本内涵是相通的,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建筑理念。二、设计策略1993年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提出了可持续的生态建筑的设计细则:1.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2.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3.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