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80602
大小:28.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4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江泽民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纵览各国和各企业的兴衰史可以清楚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社会经济和企业就兴旺发达,社会就安定繁荣,并造福于子孙;反之,社会经济和企业就昙花一现、日渐衰落、恶性循环,社会就动荡萧条,并祸及子孙。因此,从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健康、全面进步和人类自身的生存出发,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都必须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和反对走具有破坏性、急功近利的“短命”道路。 所谓可持续发展道路,概括
2、地讲,就是走以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以具备和创造永久发展和进步的条件为前提的道路。具体来讲,就是在追求经济发展目标时,一定要注重四点:一是要逐步推进、稳步增长;二是要使经济结构不断地得到优化;三是经济发展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四是子孙后代都受益。这样的道路就是符合人性和最高道德标准的道路,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道路,就是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道路,也必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惟一健康发展、兴盛不衰的道路。 应该承认,迄今为止,社会主义制度仍然是新生的社会形态,从本质上讲是优越于以往任何社会形态的,也是能够大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但社会主义国家仍在探索中,
3、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和经济运行体制是比较完备和富有生机的。它在300多年的历史中,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比它之前的所有历史时期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总和不知要高多少倍,其中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控制着人类最精华的人才和科技制高点,而且在极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上继续发展着。尽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具有帝国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本质没有变化,但经过历史的沿革、内部的有效调节,在经济发展上确实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性质,诸如美、日、德、法、加拿大和西欧、东南亚各国,都高度重视人才的吸纳、培养和科技进步,有计划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十
4、分注重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在发达的国家里,人们安然自得地生活,才智和力量可尽情发挥,财富一天天增多,而且留给后代的是充裕的资源和绿地、碧水、蓝天。 我国1949年彻底推翻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三座大山”,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经济的壮大和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无比广阔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物质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准则的统一性,可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在宏观调控和政治工作的优越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达到建设目标,甚至建成大项
5、目、创造新奇迹。我们的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质量迅猛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与先进国家的距离进一步缩小。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育,特别是国民素质教育仍然薄弱,文盲、科盲还大有人在,封建迷信盛行;法制体系基本建立,但贯彻落实远未到位;执政党内部腐败现象严重且不断蔓延,已激起公愤,社会违法犯罪仍然猖獗;“诸侯经济”造成的地区封锁、保护落后、重复建设,“三乱”行为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对矿产、海洋、森林等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造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已遭到自然界的不断报复……所有这些,不仅阻碍了和
6、正在阻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很可能使已取得的成就也难以巩固和维持,更可怕的是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贫困和祸患。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它的发展思路和健康程度与社会息息相关,它既是一定社会和自然条件下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载体,又影响着社会和自然环境。世界上诸如丰田、松下、通用汽车、沃尔玛、可口可乐、英美等著名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对本国和世界经济影响巨大,就是因为它们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几乎没有像样的现代化企业,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决定的,也就无从谈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一批诸如宝钢、海尔、上海
7、烟草、青啤、西安杨森等成功的现代化企业,也基本是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XX卷烟厂自1997年4月在濒临倒闭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也充分证明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无比正确性。 只有企业综合素质和品牌竞争力大大提高,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呈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有些企业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它们或昙花一现,或由成功滑向衰亡,关键的问题在于思路上没有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的企业是违法违纪经营;有的关注财物而不关注人的素质和作用;有的不重视基础管理和技术积累而盲目扩张;有的粗制滥造、不讲信誉;有的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等,都最终导致企业大厦倾倒。国际上这样的事
8、例很多。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