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

ID:17660182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4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_第1页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_第2页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_第3页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_第4页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  行程问题是小升初考试和小学四大杯赛四大题型之一(计算、数论、几何、行程)。具体题型变化多样,形成10多种题型,都有各自相对独特的解题方法。现根据四大杯赛的真题研究和主流教材将小题型总结如下,希望各位看过之后给予更加明确的分类。  一、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包括一人或者二人时(同时、异时)、地(同地、异地)、向(同向、相向)的时间和距离等条件混合出现的行程问题。在杯赛中大量出现,约占80%左右。建议熟练应用标准解法,即s=v×t结合标准画图(基本功)解答。由于只用到相遇追及

2、的基本公式即可解决,并且要就题论题,所以无法展开,但这是考试中最常碰到的,希望高手做更为细致的分类。  二、复杂相遇追及问题。  (1)多人相遇追及问题。比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多了一个运动对象,即一般我们能碰到的是三人相遇追及问题。解题思路完全一样,只是相对复杂点,关键是标准画图的能力能否清楚表明三者的运动状态。  (2)多次相遇追及问题。即两个人在一段路程中同时同地或者同时异地反复相遇和追及,俗称反复折腾型问题。分为标准型(如已知两地距离和两者速度,求n次相遇或者追及点距特定地点的距离或者在规定时

3、间内的相遇或追及次数)和纯周期问题(少见,如已知两者速度,求一个周期后,即两者都回到初始点时相遇、追及的次数)。  标准型解法固定,不能从路程入手,将会很繁,最好一开始就用求单位相遇、追及时间的方法,再求距离和次数就容易得多。如果用折线示意图只能大概有个感性认识,无法具体得出答案,除非是非考试时间仔细画标准尺寸图。  一般用到的时间公式是(只列举甲、乙从两端同时出发的情况,从同一端出发的情况少见,所以不赘述):  单程相遇时间:t单程相遇=s/(v甲+v乙)  单程追及时间:t单程追及=s/(v

4、甲-v乙)  第n次相遇时间:Tn=t单程相遇×(2n-1)  第m次追及时间:Tm=t单程追及×(2m-1)  限定时间内的相遇次数:N相遇次数=[(Tn+t单程相遇)/2t单程相遇]  限定时间内的追及次数:M追及次数=[(Tm+t单程追及)/2t单程追及]  注:[]是取整符号  之后再选取甲或者乙来研究有关路程的关系,其中涉及到周期问题需要注意,不要把运动方向搞错了。  简单例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在相距300千米的A、B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车

5、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问(1)第二次迎面相遇后又经过多长时间甲、乙追及相遇?(2)相遇时距离中点多少千米?(3)50小时内,甲乙两车共迎面相遇多少次?  三、火车问题。特点无非是涉及到车长,相对容易。小题型分为:  (1)火车vs点(静止的,如电线杆和运动的,如人)s火车=(v火车±v人)×t经过  (2)火车vs线段(静止的,如桥和运动的,如火车)s火车+s桥=v火车×t经过和s火车1+s火车2=(v火车1  ±v火车2)×t经过  合并(1)和(2)来理解即s和=v相对×t经过把电线杆、人

6、的水平长度想象为0即可。火车问题足见基本公式的应用广度,只要略记公式,火车问题一般不是问题。  (3)坐在火车里。本身所在火车的车长就形同虚设了,注意的是相对速度的计算。电线杆、桥、隧道的速度为0(弱智结论)。  四、流水行船问题。理解了相对速度,流水行船问题也就不难了。理解记住1个公式(顺水船速=静水船速+水流速度)就可以顺势理解和推导出其他公式(逆水船速=静水船速-水流速度,静水船速=(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水流速度=(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对于流水问题也就够了。技巧性结论如下: 

7、 (1)相遇追及。水流速度对于相遇追及的时间没有影响,即对无论是同向还是相向的两船的速度差不构成“威胁”,大胆使用为善。  (2)流水落物。漂流物速度=水流速度,t1=t2(t1:从落物到发现的时间段,t2:从发现到拾到的时间段)与船速、水速、顺行逆行无关。此结论所带来的时间等式常常非常容易的解决流水落物问题,其本身也非常容易记忆。  例题:一条河上有甲、乙两个码头,甲码头在乙码头的上游50千米处。一艘客船和一艘货船分别从甲、乙两码头同时出发向上游行驶,两船的静水速度相同。客船出发时有一物品从船

8、上落入水中,10分钟后此物品距客船5千米。客船在行驶20千米后掉头追赶此物品,追上时恰好和货船相遇。求水流速度。  五、间隔发车问题。空间理解稍显困难,证明过程对快速解题没有帮助。一旦掌握了3个基本公式,一般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1)在班车里。即柳卡问题。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例题:A、B是公共汽车的两个车站,从A站到B站是上坡路。每天上午8点到11点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