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胀麻醉吸脂法治疗腋臭分析.doc

肿胀麻醉吸脂法治疗腋臭分析.doc

ID:17634299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4

肿胀麻醉吸脂法治疗腋臭分析.doc_第1页
肿胀麻醉吸脂法治疗腋臭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肿胀麻醉吸脂法治疗腋臭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肿胀麻醉吸脂法治疗腋臭分析【关键词】麻醉  腋臭给患者的生活、工作、社交带来很大不便,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有手术与非手术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较为适用,但难以根治,复发率高,需重复治疗,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根治方法,近年来作者采用肿胀麻醉下行腋窝大汗腺处抽吸术治疗腋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38例患者,男15例,女23例,年龄18~42岁,有家族史者31例,过去治疗史15例(其中激光8例,电针4例,注射疗法3例),均为双侧一次性治疗。  1.2手术方法(1)手术设计:不剃毛,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外展上

2、举,屈肘掌心向上置于枕后,常规消毒铺巾。(2)麻醉:①麻醉液配制:生理盐水500ml+5%利多卡因20ml+0.1%肾上腺素0.5ml+5%碳酸氢钠10ml。②在上臂内侧距腋毛端约5cm处,先行0.5%利多卡因皮下局部浸润麻醉,作3mm小切口,作术区肿胀麻醉,每侧注射200~250ml,至术区皮下肿胀,皮肤紧绷苍白为止,待15~20min,术区肿胀发硬变为柔软。(3)手术操作:将抽吸管(钝头、Φ2~4mm)从切口进入术区,在负压下行拉锯式抽吸,开始时抽吸管在皮下一定厚度的组织内放射状进行,品形孔侧相,可见到部分皮下脂肪组织被吸出,皮肤紧贴吸管,此时,应将品形

3、吸管口向上用手捏住皮肤,利用吸管侧孔的削刮作用将位于皮肤深层的大汗腺及毛囊刮除、破坏,削刮至皮肤能凹入吸管品形孔内,这时腋毛只需轻轻提拨就可脱落(此时术区皮瓣厚度约1.7~3.7mm),吸刮的范围应超出腋毛生长边缘1cm,双侧完毕后,将积血、积液自切口挤出,自小切口处放入引流条,切口可不缝合,棉垫压迫,“8”字形绷带包扎,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d,48h取出引流条。  2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及皮瓣坏死、腋臭消失,无瘢痕,随访6个月至3年共12例,无复发,无上肢活动功能影响,余3例无法联络。  3注意事项  3.1注入肿胀麻醉液应在200~250ml/侧

4、,使术区充分肿胀,将腋部大血管压向深面而不至损伤动、静脉,选用顶端圆纯的抽吸管,开始时利用抽吸管的侧孔,然后将抽吸孔朝向皮肤面,以利于吸刮净皮下大汗腺。  3.22皮瓣吸刮厚度在1.7~3.7mm(日本学者*对腋臭症进行了组织学研究,表明腋臭症患者大汗腺位于表皮下1.7~3.7mm范围内,对照组位于表皮下1.0~1.7mm范围内,腋臭症大汗腺的位置较深)[1]为宜,过簿容易损伤皮内血管网造成术后皮瓣坏死,过厚则达不到刮除破坏位于皮肤深层的大汗腺组织,实际操作时利用以下两点参考:①至皮肤能凹入吸管品形孔内。②轻轻提拔腋毛即可脱落。  3.3包扎要确切,可靠,确

5、保皮瓣与皮下死腔闭合,防止皮片移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注意首次换药,拔除引流后,局部仍需要继续加压包扎。  3.4术后大部分腋毛脱失或有少部分生长,是该手术方法的特征之一,对女性患者而言,一举两得,易于被患者接受,对男性患者则需要术前交待清楚。  4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外科手术是根除腋臭的可靠方法,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是切除腋毛区皮肤及皮下组织以达到去除大汗腺的目的,但因切口张力大,术后常遗留明显的的瘢痕,影响外观,甚至上肢活动功能受限,常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而药物注射、电针、激光等治疗,一次治愈率低,疗效不确切,以上方法作者均曾在临

6、床上采用过,近5年来应用肿胀麻醉吸脂法治疗腋臭,利用脂肪抽吸塑形的原理,在负压下利用抽吸管侧孔缘,将位于皮下及皮肤深层的大汗腺及毛囊予以刮除、破坏,达到去除大汗腺的目的。疗效确切,其优点:①应用肿胀局麻技术,术中出血少,麻醉效果好,因术区肿胀,腋区大血管压向深面,可避免损伤腋下重要血管。②不发生影响美观和瘢痕生成,由于只有抽吸管的进口,皮肤创口细小,因无瘢痕收缩而影响上肢功能之虞,符合美容要求。③手术范围掌握灵活、范围广,可以去除所有大汗腺,一次根除率高。④手术同时去除毛囊兼有永久性去腋毛作用。⑤操作简单、安全,在门诊即可完成。【参考文献】  1秦淮郎.腋臭

7、症の基本事项ょ治疗の实际.形成外科,1995,38(增刊):213.  2GhikaA,BogousslavskyJ,RegliF.Infarctsintheterritoryofthedeepperforatorsfromthecarotidsystem.Neurology,1989,39:507~512.  3喻学红,曹秉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中国临床康复,06,10(37):128-131.  4LefkovitsJ,DavisSM,RossiterSSSC,etal.Acutestrokeoutcome:effectsofstrokety

8、peandriskfactors.AustNZJM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