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探讨

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探讨

ID:17621572

大小:15.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3

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探讨_第1页
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探讨_第2页
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探讨_第3页
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探讨  导读: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结构由于地基沉陷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总结其产生的原因,并对裂缝的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成因,防治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是耐久性较好的结构体系,但由于混凝土是由各种不同材料性质组成的混合体,其匀质性较差,抗拉强度较低,又有膨胀收缩、徐变等特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设计不周、施工粗糙、使用不当等原因,致使混凝土构件与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给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有些裂缝甚至危及结构的安全,甚则造成建筑物的

2、严重破坏和倒塌。    1.地基沉陷引起的裂缝  裂缝产生原因  通常我们都认为地基土层在自重的作用下压缩已稳定,因此,地基沉降的外因主要是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其内因是土由三相组成,具有碎散性,在附加应力的作用下土层的孔隙发生压缩变形,引起地基沉降。  裂缝治理措施探讨  结构防治措施  尽量采用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如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孔砖等,以减轻墙体自重。同时选用轻形结构。如可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结构和各种轻型空间结构等。工业厂房屋盖的重量较大,可将过去常用的大型屋面板外加防水屋盖改成

3、各种自防水预制轻型屋面板,可减轻许多重量。减少基础和上覆土的重量。可采用空心基础、薄壳基础、无埋式薄板基础等自重轻,回填土少的基础形式,以及用空地板代替厚填土以减轻基底压力。  加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L/H  2.施工技术引起的裂缝  裂缝产生原因  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和分布位置:现浇楼板混凝土穿透性龟裂;现浇楼板混凝土预留孔洞的放射性裂缝;墙体混凝土上部裂缝。  楼板拆模过早或拆模后再次支撑未作同条件混凝土试块或不依据同条件混凝土试块达到设计强度100%就提前拆模,但拆模后又承受不了荷载就可能造成顶

4、板混凝土开裂;此时利用支撑对此种情况的混凝土楼板进行局部受力往上顶,因为是局部支点,而且是人为掌握支顶力度无法确定支力大小,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此支撑支顶过力而使楼板混凝土出现裂缝。  楼板底模和支架的整体强度、刚度不够  以下原因均能造成楼板底模和支架的整体强度、刚度不够的结果,同时使得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未进行模板强度计算;支撑间距和龙骨间距大于经过模板计算的施工方案间距;支撑或龙骨的材料规格小于经过模板计算的施工方案的材料规格;立向支撑的接头缝、支撑与龙骨接触缝、大小龙骨接触缝、小龙骨与竹胶板接触缝因有缝隙而不实;

5、立向支撑接头轴心不直,且无拉杆或拉杆无效。  泵送混凝土布料杆安放处未设附加支撑  混凝土布料杆本身重量和布料杆系统中混凝土的重量形成的荷载均承压在布料杆四条腿的四个支点上,在送混凝土时布料杆受混凝土输送泵压力冲击的影响,使得布料秆的四条腿支点经常出现两条腿受力的状态,此时的现浇板混凝土强度均未达到设计强度,所以此开间楼板混凝土很容易产生裂缝。  治理措施探讨  通过模板强度计算确定来模板的支撑、大小龙骨材料规格和间距,且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小龙骨厚度必须加工得一致、准确,以确保与竹胶板接触紧密。  在确保按施工方案设

6、置支撑的拉杆以外,尽可能采用无接头支撑和顺百支撑,如使用有接头支撑,必须确保两半段支撑的轴心基本一致,且必须保证接头缝隙密实,并在接头部位必须设置双向拉杆,并将拉杆端头与墙顶实,确保有接头的支撑受力后轴心不弯曲。  楼板混凝土开盘前必须将支撑、上下端接头缝、大小龙骨交接缝用木片等物塞实。  将泵送混凝土布料杆安置在每层的固定房间,将布料杆的四个支脚位置固定,在每次顶板施工放线时,弹好固定位置的4个十字线(十字线长不小于1米),将十字线处单独增设支撑,并在每次布料杆吊放时将4个支脚处增铺不小于50mm厚、200mm宽的木

7、垫板,并与十字线对正。此作法是预防混凝土布料杆因泵送压力冲击造成单支脚受力致使楼板开裂的有效方法。  为防止楼层吊放物料的冲击集中荷载造成楼板混凝土开裂,在每楼层基本固定的吊放物料的房间楼板模板下,在原有支撑数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临时性支撑,待上一楼层吊放的物料分散使用或使用完成后,再将此支撑拆下倒往其它部位周转使用。  总之,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较多,其特点和形成规律也不尽相同,在实际工程中,裂缝形成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有主要和次要因素,只有分清主次因素,才能对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对症防治

8、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